老父亲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婆罗门之妻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夫妇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了适合其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

婆罗门夫妇后来又生下六个孩子,精心喂养,培养每个孩子都通达世间一切学问,且均分财产,为其安置家业,过着幸福生活。

不久,婆罗门的妻子去世,婆罗门年迈体衰、两眼昏花、牙齿脱落,而七个孩子不尽孝道,不念养育之恩,居然将老父驱出家门。无依无靠的老父亲只好流浪街头,乞食维生。

如来正等觉具二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着每一位众生,即便是浪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世尊观知调化这位老父亲的因缘已成熟,即著衣持钵入城化缘,路见此婆罗门手持一碗一棍挨门乞讨,非常可怜。

世尊慈言问其为何乞讨,老婆罗门述说被不肖子逐出家门的凄凉后,世尊和蔼地告诉他:“我教给你一个偈子,你记下来在众人中唱诵。”

婆罗门欢喜答应。世尊即说偈曰:“吾生子时心甚喜,如同命根精心育,含辛茹苦集众财,待子成家皆分手。岂料年迈体衰时,被子遗弃逐出门,看吾七子面似人,实与罗刹有何异?

幼时呼吾为尊父,此时忆起愤填膺,被子所驱老翁吾,犹如乘者弃老马。逐父如同嫌老马,弃诸街头任乞讨,如是之子真可恶!

细细思维吾七子,何如手中所持杖?牛群来时可驱赶,毒蛇侵时可阻止,恶狗来时可驱逐,暗夜亦能探引路,绊倒之时可为撑,七子岂如此手杖?昧心逐父不思恩。”

老人熟记下来,待七个孩子在众人中,时即一字不漏地唱诵,七个孩子听了生起惭愧之心,愧悔如此虐待老父真不如老父手中拐杖,立即在父亲前忏悔,祈父回家以尽赡养之责。

老父生活渐得好转,独自思维自己能安度晚年全蒙世尊恩赐,若有机会一定要好好供养世尊。

一日,老父迎请世尊到家中受供,世尊传予相应之法,他以智慧金刚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位,之后又于世尊前再三请求出家受比丘戒,世尊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为他传了比丘戒,同时授予教言。

他精进修持,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的境界,诸天赞叹他的功德。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这位老人先被儿子逐出家门,后以世尊的方便法回到家中安度晚年,并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祈请世尊为吾等演说。”

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往昔他也有如是因缘。很早以前,占巴城里一大施主夫妇,辛辛苦苦养大七个孩子,培养他们学习知识,分给每人一份财产,为其娶妻安家,他们却把父亲逐出家门,四处漂泊。

当时,附近有位具神变的仙人见施主如此凄惨,即对他说:如果你想回家,我有办法让他们照顾你。

老人很乐意。仙人带着老人为其子宣讲佛法,七个儿子听了仙人的教法后都很愿意赡养老人。

老人非常感激,常请仙人去家中应供,后来在仙人面前出家修行,证得四禅五通。

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仙人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老人就是现在的老婆罗门,当时他被儿子遗弃后,我用方便法使他得到四禅五通,现在也是在他被儿子遗弃时,我用方便法使他得以安度晚年,并出家获证罗汉果位。他亦曾在迦叶佛时出家,诸根调伏,故今得解脱。”

摘自 <百业经>

两个国王

一时,佛在舍卫城。南方的班扎国王和北方的班扎国王不合,两国经常作战,死伤无数。他们的好朋友萨迦国王很想予以调和,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即去祈求世尊加被。

世尊默许。萨迦国王赞叹随喜世尊的功德,恭敬作礼而去。

世尊从祗陀园来到两国交界处,加持两国各率四大军队激战,世尊再加持他们各自确认自败无疑,乘车来到佛前,世尊又加持他们互不得见,观知二王一个是小乘罗汉的根机,一个是能发起无上菩提心的大乘根机。

在佛陀的加持下南方的班札国王在佛前恭敬顶礼,祈求出家受持比丘净戒,世尊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使他出家受近圆戒,并传授一些教言,他精进修持,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

北方的班札国王祈求世尊及僧众应供三个月,世尊默许。他准备很多饮食供佛及僧,在圆满之日,对世尊及僧众分别作了殊胜供养,并在世尊前发愿:以此善根,愿我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度化无边的众生。

世尊赞叹授记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将成就如来正等正觉,度化无边的众生,名曰尊胜如来。”

摘自 <百业经>

财宝者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施主之妻生下一个庄严的孩子,夫妇举行隆重的贺生仪式,取了适合其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孩子长大后学习并精通了世间的文字工巧等一切学问,一日入海取宝。

施主夫妇受给孤独施主的潜移默化,对世尊生起很大信心,皈依受戒,一日迎请世尊和僧众应供,祈佛传法。世尊应供毕观察他们的根界意乐宣讲相应之法,夫妇二人以智慧金刚摧毁萨迦耶见,获得预流果位,之后,仍常去祗陀园闻法,强烈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闻此殊胜妙法。

施主之子到大海里取宝顺利圆满返回,却不见久别的父母,后得知双亲在祗陀园听闻佛法,即前去世尊足下顶礼并与父母一同闻法。

世尊观知他很有善根,立即宣说了无上菩提的教言,令他对世尊及其教法生起很大信心。闻法毕他们返回家中互诉惦念担扰之心,父母问孩子出海带回什么宝贝,儿子说:“给父母带回了如意宝。”

“千辛万苦从海里得到的是个假宝,我们这次在世尊处得到了真宝。”父母一一对他讲了所证预流果的功德,让他更增上对世尊的欢喜心,遂恭请世尊受供,又祈求世尊及僧众应供三个月。

世尊默许。三个月供养圆满之日,他对世尊及僧众一一供养殊胜妙衣,在世尊前发无上愿:以此功德,愿我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度化无量无明众生。

世尊赞叹并授记曰:“善男子!善哉!善哉!汝将成就如来正等正觉,度化无量无明众生,名曰波浪如来。”

摘自 <百业经>

珠宝者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大商主准备许多行李货物离开舍卫城前往海边欲入海取宝。

临行前他祈祷门神、道神护佑自己圆满顺利取宝回来,并许愿回来对他们作供养。到海边时,他对海边神和住船神也如是祈祷并许愿。

因诸神的护佑及其它因缘和合,他顺利圆满地取宝回来,分别供养了门神、道神、海边神和住船神,又迎请所有沙门、婆罗门、遍行者(无善恶之性格而普通遍现起于各场合之心。有作意、触、受、想、思等五种)、贫困者等等广行供施。

如来正等觉具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世尊观知商主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并具有无上菩提(又作无上正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菩提。谓善男子善女人自发菩提心,亦复教他人发菩提心,令他人入信,若有来者及不来者,悉皆恭敬亦生随喜,如此解脱自利利他,为多人利益安乐故,称为无上菩提)的善根,即著衣持钵与众比丘入舍卫城。

商主见到世尊无比庄严的身相,生起无比欢喜心恭敬顶礼,如散花般把种种珍宝抛向空中供养世尊。以世尊的加持力,供养的全部珍宝都停在世尊头顶上空。商主更加欢喜,再三祈求供养世尊及僧众三个月饮食,世尊默许。

在三个月供养圆满之日,他对世尊及僧众分别供养殊胜妙衣,并在世尊前发无上菩提心愿:以此善根,愿我获证如来正等正觉的果位,度化无边的众生。

世尊对他赞叹授记曰:“善哉!善哉!大商主,汝将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度化无边的众生,名曰宝积如来。”

摘自 <百业经>

见解者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施主富如多闻天子,具足慈悲心,善待每位众生,经常广行布施。

他观察各种论典和教派的教义是否究竟,见多是赞叹自己的宗派、诽谤排斥其他宗派,内心对此极为反感。

后来,他闻知世尊大彻大悟,极欲亲迎世尊应供。

如来正等觉具二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世尊观知施主的根机,即从祗陀园来到施主家。施主见到世尊生起无比欢喜心,恭敬顶礼广作供养,世尊传予相应法要,施主又再三祈求世尊及僧众接受三个月的供养。世尊默许。

三个月如法供养的圆满日,他在世尊及僧众前一一作殊胜的供养,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成就如来正等正觉的果位,度化无量无明的众生。

世尊称赞并授记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将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度化无量无明的众生,号善见如来。”

摘自 <百业经>

莲花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守护经堂的人发现莲池中一朵非常绚丽的莲花,准备送给萨迦国王以便得到酬赏,不再受贫穷困苦,即携花启程进宫。

如来正等觉具二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世尊观知此守护经堂之人有无上菩提的善根,便著衣持钵去舍卫城化缘。他遥见世尊三十二相,立即生起很大欢喜心,不由自主把想给萨迦国王的莲花供养了世尊。

以世尊的加持力,莲花大如车轮,随世尊的行住而行住,守护经堂的人见此信心大增,在世尊前发愿:以此善根,愿我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度化无量无明众生。

世尊对他赞叹并授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将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度化无量无明众生,号莲花上师如来。”

摘自 <百业经>

莲花

一时,佛在舍卫城。萨迦国王以各种鲜花妙香等每日三次供养世尊。

一日,守护经堂的人见莲池盛开一朵光灿绚丽的莲花,准备送到每日供佛的萨迦国王那里。他携花前往舍卫城,途中遇外道非天的弟子要求以五百嘎夏巴涅换取莲花。

给孤独施主带五百眷属路过,也打算用一千嘎夏巴涅买下莲花供佛,外道复出价两千,施主叫价三千……最后抬至十万嘎夏巴涅的高价。

守护经堂的人见极了不起的给孤独长者尚且喜好买花供养佛陀,倒不如自己去亲自供佛,遂辞谢两位买主径奔祗陀园。

他遥见世尊具三十二相,生起无比欢喜心恭敬顶礼,供养莲花。以世尊的加持力,莲花变得大如车轮停留在世尊头顶上空,随世尊行住而行住,守护经堂的人见此更加增上信心,在佛前发愿:“以此善根,愿我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

世尊赞叹授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将成就如来正等正觉,号莲花上师如来。”

摘自 <百业经>

贫穷者

一时,佛在舍卫城。大施主给孤独长者家先后添了七个孩子,分别取了适合其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他们如海莲般迅速地成长。

施主为令七个孩子对佛法生起信心,把他们送到扎德沃团体中,以免其余团体对他们的信仰产生障碍。因为扎德沃的成员全皈依佛法僧三宝、守持戒律、闻受佛法,一切行为都如理如法,其它团体却常行世间娱乐之类不如法的行为。

当时有一婆罗门子无衣无食非常贫穷。他甚感自己无依无靠的苦难生活实在可怜,希望依靠一个扎德沃的人维持生活,即前去询问加入团体的条件,得知要交五百嘎夏巴涅,极为沮丧,但仍抱一线希望请求:“你们是大福报的人都很富有,我很贫穷,能否照顾不交五百嘎夏巴涅,并照顾我的生活?”

七个善良的孩子见婆罗门子如此可怜,说道:“既然如此,你是否愿意皈依释迦牟尼佛?皈依后我们可以照顾你的一切。”

“我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谁呀?”

七个孩子对他宣说赞叹释迦牟尼佛的种种功德,他立即生起很大欢喜心:“佛陀既然如此不可思议,我决心皈依佛陀。”

他皈依佛法僧三宝后加入了扎德沃团体,生活也得到照顾。

扎德沃团体里的成员发心供养世尊及僧众,有人建议:“我们每个人负责一天的供品及一切事情,以免大家都很辛苦。”

婆罗门子说:“我这么贫穷,肯定承担不起。”

有人轻蔑地说:“承担不了就离开我们的团体。”

他想到加入团体极为不易,不应轻易离开,只好建议众人把每天剩下的供品交给自己,以便最后一天负责供养,其他成员都同意了。

他于三个月中收集每日剩下的供品,又发动一些人帮助,在供养的最后一天准备了各种精美饮食,亦备夜间彩灯,沿路装饰一新,亲自迎请世尊及僧众和萨迦国王、给孤独施主并亲手供养,圆满后复又一一供养上好礼品,于世尊前发愿:以此善根,愿我将来成就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的果位。

世尊赞叹授记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将成就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号随众如来。”

摘自 <百业经>

给孤独

一时,佛在舍卫城。附近一婆罗门家有妻儿仆从等众多眷属,生活特别贫困。他想依靠一富者,以便过好生活。四处打听后,知给孤独施主极为慈悲又乐于布施,便如影随形紧跟其后。

一日,施主疑惑不解地问其跟随原因,他告以生活困难极欲得到照顾。施主慈悲而爽快地答应了。

一日,他们同去祗陀园。给孤独施主素来天天与五百眷属一起清扫祗陀园,此日因另有事情,遂将打扫任务托付给婆罗门,婆罗门欣然答应。

时,世尊观其根机能发起无上菩提心,便加持他所扫之地灰尘越扫越多,夜幕降临之时仍未完成,他只好在祗陀园留宿。世尊告阿难尊者:“阿难,你今晚一定要和施主同宿。”

又告诸比丘:“我本不开许弟子随便显示神通神变,但今晚特殊开许你们可以显示各自的神通神变给婆罗门看。”

阿难尊者依教奉行,与婆罗门同宿。诸比丘各自显现神通神变。婆罗门看了甚觉稀有,问道:“尊者,此稀有事情到底是什么?”

尊者说:“是世尊的弟子们在显现神变。”

婆罗门认为世尊肯定有比弟子们的稀有神变更不了不起的神变。

时,世尊又加持前夜四大天王来,中夜帝释天来,后夜梵天来,且令婆罗门现量见到。他又问:“尊者,这些天人为何来此?”

尊者说:“这些天人此来拜见世尊。”

婆罗门想能得天人朝拜说明获证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很有意义,自亦希望获证佛果。然证佛果必须积累广大资粮,广行布施,发无上菩提心愿。

次日,他去佛前作礼后返回舍卫城,途中遇上给孤独施主及五百眷属。施主问昨晚何故未归,他把事情经过及夜间见闻详细陈述后说:“我已发无上正等觉愿,但苦于无财广行供施,不知如何是好。”

施主赞曰:“善哉!善哉!你发如是殊胜大愿,我可满足你所需资财。”

给孤独施主即帮助他供佛及僧三个月,圆满之日,他对世尊及僧众一一作了最上供养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度化无量无明愚痴的众生。

世尊赞叹授记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将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度化无量众生,号无忧愁如来。”

摘自 <百业经>

懒惰者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郊有一大施主富如多闻天子,其妻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夫妇举行贺生仪式,取了适合其种姓的名字,精心喂养,孩子如海莲般成长起来。

但这孩子特别懒惰,整天躺在床上不起来。父母很担忧地问他:“孩子,你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心里不舒服?”

他连话都懒得回答。父母请来医生诊断,得知孩子身心健康,只是过于懒惰不愿起床,即苦口婆心劝导:“孩子,这样懒惰下去以后怎么生活呢?要想得安乐必须勤劳精进。”

父母又一一迎请六大本师来家里应供对其作加持,但都没起作用。后来听说世尊的威望能力无比,即恭请世尊及僧众来家中应供。

世尊著衣持钵率领僧众前来,孩子一见世尊身心调柔、身相庄严,生起极大欢喜心,立即从床上跳下急趋佛前恭敬顶礼,与父母一起供养世尊饮食。

饭食讫,世尊为他传予相应之法,宣讲了精进的教言,并告诉他:“只要你精进修持,定能获证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

他想到世尊教诲精进积累资粮才能获得佛果,自己如此懒惰怎能对世尊及三宝做有益之事,应该入海求取如意宝作供养。

他即去大海顺利圆满取回珍宝后,在三个月中供佛及僧,最后一天对世尊供以最好的衣食,亦对僧众一一供养,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将来能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度化无量无明的众生。

世尊授记曰:“汝将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号称具精进如来,能度化无量众生。”

摘自 <百业经>

供施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一大施主之妻生下一个很庄严的孩子,夫妇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酥酪等精心喂养。

他长大后学习并精通文字和婆罗门行为等十八种世间学问,又研究各种论典,辩才无碍。他自恃才貌双全非常傲慢。

父母去世后有婆罗门劝告他:“您父母在世时好行供施,您也应该上供下施。”

他说:“我相貌如此庄严,智慧如此高超,岂能对别人供施!”

婆罗门闻言都认为他人格不好,在内部秘密规定任何人不得与他接触,他知道后也愤然与那些婆罗门绝交。

世尊观知这个傲慢的婆罗门子具大善根能发起无上菩提心,即从祗陀园刹那间来到其家,从地下徐徐露出地面显现在他眼前。

婆罗门子见状生起极大欢喜心,急敷宝座请世尊入座。世尊对他宣讲了有关供施的教言。他想续承父母生前上供下施之善举,就向世尊祈求:“世尊,我很想供施积累资粮,苦于财产不具足。”

世尊指点后,他得到了宝藏,即于世尊前恭敬顶礼祈求供佛及僧三个月,世尊默许。同时,他向舍卫城的人们宣布自己将于某时广行供施,来者不拒,皆可享用。

与他绝交的婆罗门耿耿于怀,不愿前去享用。后来他又再三宣布:如果你们婆罗门不愿享用的话,我将把所有财物供养世尊及其眷属,然后在佛的教法下出家。

婆罗门知道这个人有言必有行,如果出家把全部财物供养出去,自方谁都得不到。他们即解除旧约,去领回大量财产。

婆罗门子在供佛及僧三个月的最后一天,仍对僧众一一供养,对世尊供养上等饮食衣物等,尔后在世尊前发殊胜菩提大愿:以此善根,愿我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饶益无边的无明众生。

世尊立即称赞并授记:“善哉!善哉!汝将成为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名见义如来。”

摘自 <百业经>

刚布

一时,佛在王舍城。毗邻日札城中的刚布大施主富如多闻天子,以慈爱心善待每一个众生,经常举行大型供施法会,布施财产给索求者,迎请众多婆罗门及其教主应供,学习各派的论典并作详细观察,他觉得婆罗门及其教主的观点都不究竟,不能使自己满意。

来自王舍城的一位居士对他宣说、赞叹了世尊的功德,他便生起很大信心,想到自己常举行的供施大法会中,成千上万的应供者没有一个象世尊那样功德圆满让人生信,盼望能有机缘幸运地供养世尊。

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世尊已了知大施主的心愿,观知他具有不退转善根,将来能速获如来正等觉果位,依靠他能调化饶益很多众生,即偕一千僧众来到日札城。

世尊加持人们不见僧众,唯见世尊独自一人,之后径至施主家。施主遥见世尊欣喜踊跃:“世尊善来!世尊善来!恭请世尊接受我的供养。”

世尊开许道:“大施主,用各种饮食何时装满我的钵,我何时享用你的供养。”

刚布施主遵言供上很多饮食,一直不见钵满,即发大心令眷属把所有饮食取来盛在钵里。

世尊观知千僧饮食已足够,即以神变显现钵满,对施主说:“可以,钵已满。”

施主很高兴。世尊突然又把千僧显现出来一一入座、受供。

施主亲眼目睹世尊不可思议的神变,赞曰:“稀有!奇哉!一钵能供千僧食!”

他对世尊生起很大的欢喜心恭敬顶礼祈求:“请世尊及僧众接受我三个月的饮食衣药等供养。”

世尊默许。大施主供佛及僧三个月圆满之日又以厚礼供养每位僧人,以最贵重的衣物供养世尊,在世尊前发愿:愿我将来能度化无明的众生,成就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的果位。

世尊赞叹并授记曰:“善哉!善哉!以汝之愿力将成为度化无明众生的正等觉 —— 刚布如来。”

世尊授记毕率诸比丘返回王舍城。

摘自 <百业经>

贞烈之妇

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城。佛子罗睺罗和佛父净饭王前来拜见世尊,世尊亦应邀回父王宫中受供。

世尊在昔日王妃的宫殿里应供毕返回,王妃耶输陀罗登楼眺望,目送世尊远去,直至世尊身影依稀不复再见。她痛心至极遂从楼上纵身跳下,幸蒙世尊加被,大地变如棉絮一般柔软,王妃安然无恙。

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王妃耶输陀罗为您甘愿置己生命于不顾?祈为我等演说。”

世尊告曰:“不仅是今生,往昔她亦曾为我殉身。昔日印度鹿野苑的梵施国王率军于林中狩猎,马突然脱缰狂奔而去,驮着国王到了一个寂静地方。

身心疲乏的国王,准备依树小憩,突见一对人非人夫妇悠闲地弹奏琵琶享受舒适甜美的生活。他对此羡慕不已,又见其夫人娇美非凡,不禁生起猛烈的贪心,认为杀掉其夫就可以得到她,即射毒箭杀死她的丈夫。

梵施国王上前求婚,夫人说:‘丈夫尸骨未寒,我岂能与你共享生活,待安置好丈夫遗体后再满你心愿。’

国王信以为真拭目以待。夫人堆积柴薪,将丈夫遗体安置其上,点燃柴薪,当火燃得正旺时即纵身跳入火堆为夫殉身。

梵施国王大失所望,便作一偈:‘为得他人妇,置夫于死地,妇为夫殉身,妇亡吾不得,夫妇皆丧命,罪重吾苦痛!’

诸比丘,当时的人非人即今行持菩提的我,其夫人即耶输陀罗,当时她为我而置自身于不顾,今生亦复如是。”

摘自 <百业经>

人非人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施主富如多闻天子,其妻生下一个身色金黄、头如宝伞、眉毛黝黑、鼻形妙高具足庄严之相的孩子,胜于常人犹如人非人(1.人与非人之并称。“非人”谓天龙八部。夜叉、恶鬼王众等。2.乐神名。乃天龙八部众之一,为印度俗神紧那罗梵之别名,以其形态似人,而实则非人,故称人非人。又作紧捺罗、紧陀罗、真陀罗、紧捺洛、疑神、歌神等。彼等虽非人类,然参诣佛陀时,皆现人形),故取名人非人,施主夫妇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

他如海莲般迅速成长,学习并通达了文学历算艺术等一切世间学问,在印度六大城市极负盛名,众人络绎不绝前去亲睹其非凡相貌。他自恃貌殊生起大傲慢心,对任何人都不恭敬接近,自以为天下第一。

父母见孩子如此傲慢,担心对他的前途不利,打算带他去拜见释迦牟尼佛,祈望世尊折服其慢心,即对人非人说:“孩子,你不要自以为了不起,和释迦牟尼佛庄严无以伦比的身相相比,你不及佛陀的千分、万分、十万分之一。”

人非人听后急切地想去拜见世尊一睹尊容,即携众眷属往舍卫城拜见世尊,遥见世尊的庄严相好时,他的傲慢心顿时消失,生起极大欢喜心,急趋前于世尊足下恭敬顶礼合掌求法。

世尊观察他的根界意乐传了相应的法,他以智慧金刚摧毁二十种萨迦耶见,证得预流果,并得父母同意,于释迦佛教法下出家精进修持,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人非人恃己貌美生大傲慢?以何因缘见佛陀时傲慢即被摧毁并出家获证罗汉果位?祈为吾等演说。”

世尊告诸比丘:“不仅是今生,前世我亦曾摧毁他的傲慢,使他得到四禅五通。汝等谛听:昔日印度鹿野苑有一婆罗门之妻生下一个十分庄严的孩子,精心喂养。他长大后自恃相貌殊妙,不理睬恭敬任何人,极为傲慢。

父母担心孩子如此下去绝无裨益,准备设法摧毁其傲慢。

时,鹿野苑一寂静处有一位具足五神通的仙人,相貌非凡,父母对孩子说:‘你不要自恃貌美无比,如果与鹿野苑的那位仙人相比不及其千万分之一。’

他闻言即往仙人处,见到仙人的非凡美貌时,傲慢心立即被摧毁,并对仙人生起很大欢喜心恭敬顶礼、听受妙法,复在仙人座下出家修行,终得四禅五通。

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仙人即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傲慢的孩子即人非人。当时我摧毁他的傲慢,令证四禅五通,现在我亦摧毁他的傲慢,使获罗汉果位。复有一段因缘:他曾在人天导师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调伏诸根,所以现在得到解脱。”

摘自 <百业经>

月亮比丘尼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大婆罗门名月乐,其妻有娠后突觉自己辨才无碍,即对丈夫说:“我现在很想与人辩论,且有把握胜过任何一个对辩者。”

擅长观相的婆罗门丈夫观知此祥兆乃是胎儿不共的缘故,心里非常高兴。九个月后,一个十分端庄秀丽的女孩降生,家人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因父名月乐,故取名月亮,精心喂养。

她如海莲般迅速成长,自幼学习文字等就显现出与常人不共的智慧,从家父听授诸多论典,悉皆通达,辩才无碍无可匹敌。

后来,她闻知舍卫城的能仁遍知释迦牟尼佛圣号,不由自主想前去朝拜,征得父母同意后前往祗陀园。遥见世尊庄严的身相时,她生起无比欢喜心,胜过比丘十二年的禅悦,急去世尊足下恭敬顶礼。

世尊观察她的根机意乐,宣讲相应之法,月亮女以智慧金刚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位。她又于世尊足下顶礼祈求出家受比丘尼戒,世尊将之交给众生主母传授比丘尼戒和教言,她自己精进修持,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世尊当时吩咐众比丘:“此后,比丘与比丘尼当分开诵经、作羯摩。”

众生主母于佛陀足下顶礼祈求:“世尊,比丘有别解脱经,尼众没有,请世尊为尼众传授。”

世尊说:“我可以为你们传授一次,你们能否全记住?”

月亮比丘尼毛遂自荐,恭敬合掌白佛言:“祈请世尊为吾等传授,我能全部记住。”

世尊应许并为尼众传授了别解脱经。月亮比丘尼忆持不忘,一字不漏,同时还记下三藏佛法。世尊授记(音译昆耶佉梨那、弊迦兰陀、和伽罗那、和罗那,又作授决、受决、受莂、记别、记莂、记说、记)月亮比丘尼为自教法下尼众听闻第一者。

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月亮比丘尼生于富裕之家,自幼智慧超人、于世出世法无所不通、辩才无碍,后来令佛欢喜、未做令佛不喜之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并得授记为尼众中听闻第一?请世尊为吾等演说,愿乐欲闻。”

世尊告曰:“这是她前世的发愿力所致。贤劫人寿两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一比丘尼的堪姆在迦叶佛的教法下是听闻第一者,她临终时发愿:我在迦叶佛教法下一生出家,虽然未得什么境界,愿我将来于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喜之事,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象我的堪姆那样成为尼众中的听闻第一。

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比丘尼即今月亮比丘尼,以往昔愿力成熟之故,今在我的教法下令我欢喜,未做令我不喜之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并成为听闻第一的比丘尼。”

世尊如是宣说毕,众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摘自 <百业经>

野兽禁行者

一时,佛在王舍城。在离城不远的布得海之地,有五百人身穿兽皮、头戴兽角、扮为兽形与野兽一起以饮水吃草度日。

如来正等觉释迦世尊具二智慧等无量功德,恒时观照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世尊悲悯五百野兽禁行者,知其被化机缘已成熟。

一日,五百野兽禁行者随其它野兽至王舍城,世尊特意加持真正的野兽群突然不见,只剩下五百野兽禁行者。当地很多人见其行为不如法,经常指责污蔑,他们经不住可畏的人言,便离开王舍城去往别处。

慈悲的世尊即显现庄严身相,他们远见佛陀生起极大欢喜心,急趋前恭敬顶礼于世尊双足。世尊观察他们的根机意乐宣讲了相应法要,他们皆证得无来果位,又在世尊前再三祈求:“请世尊慈悲开许我们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净戒。”

世尊用“善来比丘”的方便给他们传了比丘戒,亦传殊胜教言,他们精进修持,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五百野兽禁行者自扮野兽与兽群居?以何因缘令佛欢喜,未做令佛不喜之事,得世尊教化、出家获证罗汉果位?请为吾等演说。”

世尊告曰:“这是他们往昔的愿力所致。贤劫人寿两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僧众常入城化缘。

一日,王舍城附近森林中的五百婆罗门苦行者见后讥讽说:‘迦叶佛教法下的弟子们象野兽一样四处漂泊,无有定所。’

五百婆罗门后来对迦叶佛生起信心,并出家精进修持,但未证圣果,临终时发愿:愿我们恶口骂僧众的果报不要成熟,我们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虽未得什么境界,愿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能在佛的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五百婆罗门即今五百野兽禁行者,以恶口辱骂僧众的果报曾五百世转生为野兽,今最后一世受报,故装扮成野兽与野兽一起生活;又因我与迦叶佛的能力、事业、方便同等,故今在我的教法下令我欢喜并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世尊如是演说,诸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摘自 <百业经>

萨那

一时,佛在王舍城。附近孟光国王掌管的金佳城和恰嘎国王统管的华城经常作战,死伤甚多。

嘎达雅那在世尊座下闻思修行,终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思及自己所获的一切断证功德、安乐及如理取舍善法的能力,唯源于世尊赐教,报答佛恩唯一最胜方法是饶益有情,以此方能令佛欢喜。

他用自己的声闻智慧观知恰嘎国王统辖下的华城的民众与自己有缘,应去调化,遂至世尊前恭敬顶礼合掌祈求:“世尊,弟子欲拟出游。”

世尊嘱咐道:“嘎达雅那,你可以出游,使未得度者得度,未解脱者得解脱,未得安慰者得安慰,未涅槃者得涅槃。”

嘎达雅那尊者礼佛双足,依教奉行。

尊者带五百眷属出游至金佳城时,孟光国王在尊者前皈依三宝,到华城时,恰嘎国王也皈依了三宝,城内很多民众对佛法都生起信心。

不久,恰嘎王妃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王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名萨那,精心喂养。萨那王子学习并精通了世间一切学术,随嘎达雅那国师学习,遂对佛法生起信心,在国师前皈依受戒。

他观察到父王的行为有时如法有时不如法,暗想自己在父王驾崩之后肯定要继承王位,若象父王那样行持反不如在世尊教法下出家,此能断除一切烦恼和痛苦。王子祈求父王母后并得到开许,即随嘎达雅那尊者出家受近圆戒,精进闻思修行。之后随尊者出游至孟光国王掌管的金佳城。

萨那著衣持钵入城化缘,因不熟路径,行至王宫。众妃见他青春年少、相貌庄严,生起很大欢喜心为其敷座、供养甘美饮食、祈求传法。

时,国王驾临,不见众妃照例欢喜迎接,遍寻不见,后来才发现她们因闻法而忘宫礼,遂生起很大的憎恨心,怀疑僧人与王妃有越轨行为;复又想此僧若是圣者也无伤大雅,若是凡夫,其心未必清净,当先查问清楚,再行处理,遂问:“尊者,您是否已证阿罗汉果位?”

“国王,我没证得阿罗汉果位。”

“是否证得不来果、一来果或预流果乃至第二禅第一禅的境界?”

“我都没证得。”

国王认为一个什么境界都没证得的出家人,竟然溜进王宫对众妃传法,定是其上师教导不力之过,不如自己好好教训他。即用鞭子抽得他几欲昏厥。

萨那想到自己无有过失竟受此折磨,即发恶愿:一定请求父王率领四大军队来消灭此恶王。

他回到嘎达雅那尊者处满腹委屈地顶礼忏悔,祈求尊者开许自己舍戒回国率领军队消灭孟光国王。

尊者道:“我们是佛陀教化的弟子,要修忍辱摧毁世间八法……”

尽管尊者语重心长地再三开导,他仍不肯罢休,怒气冲冲,一再请求上师开许自己报仇雪恨。尊者无奈,只得随顺,因恐途中有老虎、豹子、人熊等猛兽,让他次日再启程。

晚上尊者加持他作了一个恶梦:回国还俗继承王位后,率四大军队与孟光国王交战,兵败被擒面临极刑。他无依无靠,可怜之极,突然见到尊者在城中化缘,便大声哭喊:“尊者,救救我啊……”

在哭喊中醒了过来,看着尊者仍恐怖叫喊:“嘎达雅那尊者,救救我啊!”

尊者说:“弟子呀,你是在做恶梦,不要这么呼救。”

他猛醒确实在做恶梦,忆及所发恶愿罪过甚大,便在尊者前忏悔:“尊者,我不回去了,也不想对孟光国王报仇,都是弟子不对。”

尊者知道萨那已生起出离心,便传给他相应法要,他精进修持,获证罗汉果位。

孟光国王后来知道自己误打了恰嘎国王的王子,甚感后悔,亲自去尊者处对萨那作忏悔:“尊者,我不知您就是恰嘎国王的王子,以前所作很不应理,今特来求忏悔,祈尊者宽恕。”

此后,孟光国王经常对他们广行供养。尊者惧于受大利养对修行有碍,悄然离去。

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萨那生于富贵之家?以何因缘遭到孟光国王的鞭打?以何因缘令佛欢喜,在佛的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祈为吾等演说。”

世尊告曰:“此乃往昔愿力成熟之故。久远以前唯独觉应世。印度鹿野苑的梵施国王常与众王妃在花园游乐,国王小憩时王妃们自由自在地四处采花摘果。忽见草坪上有一位功德圆满的独觉,生起很大欢喜心,在其足下顶礼闻法。

国王醒来不见众妃,顿时生起大嗔恨心,提剑寻至独觉处,不由分说举鞭猛抽独觉。独觉怜悯国王已造如此恶业,若不忏悔,待果报成熟其苦难忍,悲愍心切即腾于空中显示种种神变。

国王当下对独觉生起很大信心,五体投地至诚忏悔,独觉默然受之。从此国王对独觉恭敬供养,在其显现涅槃后建一遗塔恭敬供养,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愿我鞭打独觉的恶业不要成熟;愿将来在比这位独觉更殊胜的如来前出家,令佛欢喜,在佛教法下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国王即萨那罗汉,以往昔的业缘成熟而遭孟光国王鞭打,愿力成熟终至我教法下出家令我欢喜,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复又在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他出家调伏诸根,而今获得解脱。”

世尊如是宣说,诸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摘自 <百业经>

角宿大象

一时,佛在王舍城。城中国王影胜有一大臣名大象师,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其妻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夫妇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因孩子于角宿日降生,父名大象师,故取名角宿大象,精心喂养。

角宿大象长大后,精进学习骑技和各种武艺以及大小五明等一切世间学术,父母去世后子承父业继任影胜国王的大臣。他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具足信心,皈依受持净戒,广行布施积累资粮。

后来,他辞别妻子出家修行,成为精通三藏的著名法师。他自知虽久经闻思但未曾勤修,于是除中夜稍许休息以外,开始利用一切时间精进修持。他得到一些境界后摄受了五百弟子,常带他们入城化缘。

众大臣闻知后,同去陈白影胜国王:“大臣角宿大象已经出家,他财产甚多然无子女,陛下应收管其财产。”

国王告诉众臣:“角宿大象尚在人世,寡人只对亡人的财产有权收回。他乃仙人种姓未必会长期出家,故不应急于收回他的财产。”

一日,角宿大象与五百眷属去城中化缘,其妻闻讯暗想若丈夫已经证果暂且作罢,否则定要让他回来与自己一起生活。她把角宿大象及其眷属迎至家中供养,并多方观察丈夫是否已得果。

她在角宿大象正受供时,从二楼上扔下一口大锅落在他面前,角宿大象吃了一惊。见此她暗自高兴,因证果的罗汉不会有如是恐惧,故推断丈夫是个凡夫僧。

她复又观察他的食相,见其有在锅上写字等不拘小节的行为,看来心未得调伏,她信心倍增故于角宿大象足下顶礼祈求:“尊者,以前我们的财富非常圆满,现在我一个人用不完,祈求您和您的眷属常来我家应供。”

次日,角宿大象与一百五十位眷属前来应供,他的妻子想方设法令其随行眷属逐渐减少,最后一天,只有角宿大象一个人来应供。她在丈夫面前委屈地说:“您不在家的时候很多人欺负我、打我、害我……”复又密嘱手下人明天如何如何行事。

次日,她正在闻法时,那个人按照吩咐先大喊了三声,见其未出来即冲进屋扯住她的头发,狠狠地摔打。角宿大象忆起“妻子”昨日一番委屈陈辞,顿生怜惜与嗔恨之心,操起附近一把刀猛扑过去欲杀其人。

这时,妻子抱着他的腿哀求:“您千万不要杀他啊!您已受了比丘戒,舍戒再杀不迟。”

角宿大象觉得言之有理,便舍弃比丘戒、脱下僧衣、换上俗服。他的妻子马上换了口气说:“其实我是很想念您的,这个人并不是要害我,现在您已舍戒,我也如愿以偿。您看家中财富圆满,我们应趁年轻及时享乐才对,以后我们广行布施积累资粮,在家修行才最殊胜……”

角宿大象只得顺从妻子重新与她一起生活。影胜国王得知角宿大象已经还俗,便令他继任大臣之职辅佐朝政,他只好回朝重操旧业。

众比丘到王舍城中化缘时闻此,返至佛前呈白:“世尊,角宿大象已舍戒还俗。”

世尊告诸比丘:“角宿大象与其他人不同,暂时他虽还俗,但不会久留家中,以后他还会出家获证罗汉果位。”世尊如是授记。

世尊观知调化角宿大象的因缘已成熟,一日著衣持钵到王舍城化缘来到角宿大象家门前。角宿大象见房间里一片光芒,相信定是佛的加持力所致。一人告言,佛陀已至家门口,他急忙出门于佛足下恭敬顶礼祈问:“世尊有何吩咐,我一定照办。”

世尊言:“无他,你当立即出家受持净戒。”

释迦世尊在因地时生生世世没有违背过上师教言,故即生中任何人也不会违背佛陀教言。角宿大象马上随佛陀回到祗陀园,佛给他传了比丘戒和教言,他精进修持后得到阿罗汉果位。

诸比丘启问:“世尊,角宿大象以何因缘令佛欢喜,从未做令佛不欢喜的事,于佛教法下出家获得罗汉果位,唯愿为说,我等乐闻。”

佛告诸比丘:“这是他前世的发愿力所致。昔日,寂静处一富如多闻天子的大施主修建了一座美丽的花园。当时没有如来出世,有一位圆满功德的独觉应世。

一日,独觉想入城化缘闻花园中传出妙音,便决定前去化缘。施主看到身心调柔的独觉时,生起大欢喜心,供养饮食并请问独觉住处以便常作供养。

后施主见独觉功德圆满生大信喜心,对俗家生起厌烦,欲随独觉出家。独觉告诉他:‘我现在不摄受弟子,你到仙人那里出家定得摄受。’

施主舍弃家中一切在仙人前出家修行。日久思念独觉上师,即去探望。独觉已然不在,另一位独觉在彼处苦行。他向新来独觉询问上师消息,得知已经圆寂,遂在其遗塔前恭敬洒水、供花、供香后于塔下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将来在比此独觉更殊胜的如来前广作供养,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施主去世后转生梵天界。

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施主就是现在的角宿大象,以他对独觉恭敬供养的功德,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并且在超胜于那位独觉的我面前,令我欢喜,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复次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角宿大象的妻子诱他还俗?”

佛告诸比丘:“不仅是今生,前世也曾引诱他破梵净行。昔日,鹿野苑的梵施国王手下有一执掌重权的大臣名为火施,其妻生下一对双胞胎,大儿子取名火子,小儿子取名火焰,精心喂养。他们长大后学习文字、婆罗门行为等世间学问,精通十八种学术。

因见父亲为辅佐朝政常做如法和不如法之事,甚觉父业没有任何意义,自思与其这样为争权夺利损害众生,倒不如在寂静山林中过淡泊自足的生活殊胜。兄弟俩对俗家诸事生起猛烈的厌离心,同去祈求父母开许,但父母劝阻说:‘孩子们,很多仙人到森林中去苦行是为了得到权位,而你们的权位垂手可得,何必如此?’

两个孩子说:‘我们并不是害怕得不到权位,而是害怕得到权位以后会造无边罪业,故不愿享受这种世间的生活,要到寂静林中修行。’

父母再三劝阻无效,不得已勉强同意:‘你们到静处出家修行,若得不共境界,届时希望能回来看看我们。’

他们答应父母的请求后即出家精进修行,得到四禅五通。他们应诺返家飞于空中在父母面前显示种种神变。

父母很高兴:‘你们出家人要到处化缘,不如住在家中花园接受供养,让我们也积累资粮吧。’

火子和火焰遂用树枝、树叶等修建一个茅棚在花园里安住下来。鹿野苑的很多人都来亲近、恭敬供养、依止他们。

久而久之,梵施国王也得知火施婆罗门的两个孩子出家苦行得到成就,具有种种神变,即亲自前往供养二人,恭敬顶礼后祈请:‘二位尊者,请求你们以后经常到我宫中受供。’

二人欣然应允,常以神通飞到王宫,每次国王亲自迎接,把他们抱上法座,然后奉上甘美饮食,并且在他们面前听法。

一日,国王带领众眷属外出,临行前嘱咐王女:‘如果那两位出家人来宫中受供,你一定要象我对待他们一样好好承侍。’

当日火子有事,火焰独自到宫中应供。王女见一出家人飞来,便按父王吩咐依父之行抱他上法座。与女人相触如触毒蛇,故火焰的神通瞬间退失。因火焰的相貌非常庄严,王女生起贪心,二人在静处偷行不净。

王妃们已知此事,但因惧其神通不敢禀告国王。火焰失去神通以后不能再飞行,又无颜步行返回,只好住在王宫。

国王回宫后闻知火焰在宫中,非常高兴,马上准备了许多食物亲自供养火焰,王女也手擎饮料供养。火焰见到王女生起猛烈难忍的贪心以致迷醉,在国王面前怔怔伸手抚摸王女之手。国王见此越轨行为生大嗔恨心,拔剑欲杀之。王女急替火焰掩饰:‘尊者,您拿错了。’

国王听到此言以为是自己看错了,急收宝剑,继续恭敬供养,于火焰前闻法。

火子一直不见弟弟回来,担心事出意外,以神通观知弟弟因犯戒而退失了神通,若仍继续住在宫中会有生命危险,于是显示神变来到王宫,国王照例迎接供养,在他面前听法。

火子传了一个简单的法便带着弟弟飞回住处,他重新给弟弟传授教言,火焰精进修持,复得四禅五通。王妃们因惧受国王詈骂而将火焰与王女二人的行为如实禀告国王。

国王怒火中烧,率领四大军队前往森林拟杀火焰。火焰已知此事,为令国王生信而跃入空中显示种种神变。国王见此情景,嗔心即退,暗自琢磨自己所闻是否属实,遂问火焰:‘婆罗门子,我闻你已犯戒,这是真是假?’

火焰告诉他:‘确有此事,我因生起猛烈贪心而迷误一时。’

国王仍疑惑不解,认为若犯了戒不可能有神变,故请教火子。

火子告诉他:‘国王,您所闻属实,火焰确实曾因贪心行不净而退失神变,后得我重授教言,他自己精进修持复又得神变神通。’

国王听后对火子火焰生起无比的欢喜心,恭敬顶礼二人后返回。

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火子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火焰就是现在的角宿大象,王女就是现在的角宿大象之妻,她以各种方法诱他破戒,是我救他令其重新得到四禅五通,现在也是他还俗时蒙我救度,获证阿罗汉果位。又迦叶佛时,角宿大象为出家人,诸根调伏,以此因缘今生获得解脱。”

摘自 <百业经>

迦叶主尊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郊有二千万仙人精通一切经论,且得四禅五通。

一日,世尊在无热恼海边为众生授记后带领五百眷属腾空飞回住处。二千万仙人见之甚感希有,对世尊生起欢喜心,舍弃一切前往祗陀园于佛恭敬顶礼,世尊观察他们的根机和意乐传予相应的法。

他们精进修持,皆证无来圣果。众仙人的主尊因傲慢心太强之故未得任何果位。

仙人们又祈求:“世尊,弟子愿于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近圆戒,请世尊慈悲开许。”

世尊以“善来比丘”的方便给他们传授近圆戒,并赐予教言。二千万仙人精进修持终于灭尽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其主尊仍未得任何果位故心生惭愧,开始修学三藏终成著名法师。他不思满足,更加精进修行,后来调伏了烦恼也证得圣者罗汉果位,现前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的境界,诸天赞叹他的功德。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此仙人主尊以何因缘先为慢心所障未能得果,尔后精进方证圣果,唯愿为说,我等乐闻。”

佛告诸比丘:“此仙人主尊不仅是今生,以前他也很傲慢。久远以前,一寂静处的婆罗门教主去森林中采水果时,见二千万仙人修禅定,心生羡慕,便舍弃自己的一切出家。

后来,他精通一切论典成为二千万仙人的主尊并为之传授教言,众仙人皆得四禅五通,他自恃是传法师而未成就任何境界。

尔后,他观知自己的过失,精进修持,终得四禅五通。诸比丘,此仙人主尊前世曾如是方得果位,今生亦如是才得圣果。”

诸比丘复又启问:“世尊,二千万仙人以何因缘对佛生起欢喜心,在佛教法下出家获得罗汉果位,请世尊开示。”

佛告诸比丘:“这是他们前世愿力所致。贤劫人寿四万岁时,如来正等觉拘留逊佛出世。佛陀度化众生的事业圆满后示现涅槃。

时,国王具严建造遗塔,竣工后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另一国王带领二千万眷属于塔下供养后发愿:愿以今日供养顶礼佛塔的善根,将来生生世世中转生富贵之家,在象拘留逊佛一样的如来出世时,于其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众眷属问知后也发相同的愿。

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发愿的国王就是现在的仙人迦叶,国王的二千万眷属就是现在的二千万眷属。因其发愿殊胜,故生生世世转生富贵之家,今生于我的教法下出家获得罗汉果位。

复有一段因缘是: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他们都出家为僧,发殊胜的愿,所以今生皆得解脱。”

摘自 <百业经>

裸体迦叶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郊一贫民家生下一子,家人举行了简单的贺生仪式,因其乃外道迦叶种姓,故取名迦叶,精心喂养。长大后与父母同忙农务,但他看到父亲杀死成千上万的众生时便责备说:“父亲,您怎么忍心杀害那么多的众生呢?”

父亲说:“孩子,你还小不懂这些道理。”

迦叶听了非常难过,认为如果一直与父亲这样生活下去没有意义。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位,随缘度化无量众生。

一日,世尊来到王舍城,人们互告释迦世尊将普降甘露妙法。迦叶闻讯极欲随佛陀出家行持佛法,征得父母同意后,诣王舍城拜见佛陀,途中遇上一位外道行者,误以为是世尊,即随其出家。

迦叶跟外道修学得很不错,颇有名气。因他皈依的是外道裸体派,所以人们都称他同姓裸体迦叶。

一日,他观知自己的寿命只剩七天,心中非常痛苦,痛悔自己选错了路,至今尚未修证佛法却已濒临死亡。有一位对世尊教法极有信心的天尊告诉他:“你不必如此痛苦,要想得解脱就应该去王舍城拜见世尊,世尊肯定会传授你解脱之法。”

裸体迦叶立即前往王舍城。他在途中前思后想,觉得世尊的眷属都有惭有愧,而自己无片布遮身,如此前去肯定会遭人讥笑。他不敢再继续前行,就找个地方藏起来,心里却一直在想:世尊啊世尊,您是否知道我的心情?

如来正等觉具有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佛陀观知此外道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便著衣持钵去迦叶藏身之处。迦叶见到世尊顿时生起极大信心。他到佛前祈求:“果达玛尊者我有一些疑问,您能否现在给我解答?”

佛言:“现在我要到王舍城去化缘,以后你到我经堂来,可以给你答复。”

迦叶复又二次三次请求世尊,仍未得到开许。迦叶第四次于世尊前祈求,世尊不得不答应。迦叶在世尊前启问:“大尊者,痛苦是自己造的还是他人造的,是自他共同造的还是非二者所造无因而生?”

佛陀给他解释道:“在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在世俗中是如梦如幻以因缘而生。”一一为他传授了顺行十二缘起法。

世尊传法后,迦叶得到无垢法眼,并对佛法生起不退信心,得到殊胜境界。他感激世尊的恩德,赞叹随喜,皈依三宝。

裸体迦叶在返回的途中被一头牛撞死,死相很吉祥:诸根寂静,面部洁净,皮肤鲜白。

次日,很多比丘托钵去王舍城化缘时,闻知此事即回返佛处恭敬顶礼禀白:“世尊,昨天在您前闻法的裸体迦叶于返回途中被牛撞死,死相很吉祥:面部洁净,皮肤洁白。请问世尊,他将生于何处、死于何处?请世尊为吾等演说。”

世尊告诸比丘:“裸体迦叶在我前听授佛法,已证悟法义,他是真实涅槃。你们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做成遗塔供养。”

世尊授记后诸天人也在空中欢喜赞叹说:“现在裸体迦叶已真正涅槃。”

外道诸众特别兴奋,认为是自己宗派的行者,便四处宣说:“释迦牟尼佛说我们没有究竟涅槃,然诸天人已在空中宣告众人,裸体迦叶修得非常圆满,已真实趋入涅槃。”

他们还想把裸体迦叶的骨灰建造遗塔供养,诸比丘奉如来教言,也准备迎请裸体迦叶的骨灰做遗塔供养。彼此发生很大争执,僵持不下。

外道说是自己的同姓裸体派行者;内道比丘说他在佛前已皈依闻法,是内道梵净行者。最后外道建议问于天人,比丘们也一致同意。

对佛教有信心的天人如实地说:“他不是依外道法修行成就的,而是依世尊的教法入于真实涅槃。”

外道只有沮丧而去,众比丘用裸体迦叶的骨灰建遗塔恭敬供养。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同姓裸体迦叶以何因缘被牦牛撞死?以何因缘令佛欢喜?请世尊开示。”

世尊首先宣讲四个男孩杀害四个妹妹的因果报应,复告诸比丘:“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佛陀在鹿野苑转法轮,有一婆罗门子对迦叶佛生起极大信心,到佛前恭敬顶礼、皈依、受持戒律。

迦叶佛传予相应之教言后,婆罗门子广行布施,积累资粮,临终时发愿:我一生在迦叶佛教法下皈依守持净戒,虽没有得到什么境界,但以此功德愿将来于释迦牟尼佛出世时,能够皈依三宝,令佛欢喜。以其愿力成熟之故,他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守持净戒。”

摘自 <百业经>

盲人

一时,佛在木特乐芒果园。木特乐有一施主名具资,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不幸的是其妻生下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夫妇俩心里非常痛苦,便在黄昏的时候悄悄把这个残废的孩子丢弃在街头喂狗。

如来正等觉具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都在观察众生的苦乐,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世尊观知这个残疾孩子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依靠他还可以调化更多的众生,便加持孩子不被恶狗吞噬。

次日晨,世尊著衣持钵与比丘僧众往诣木特乐。众人见之皆感十分稀有,猜测定有精彩之事。佛陀思维当以方便法利益更多众生,遂入等持,以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令残婴回忆前世且能与佛陀对话。

世尊问道:“你是丑陋者吗?”

孩子说:“是的,我是丑陋者。”

世尊又问:“身口意所造恶业的果报会成熟吗?是否很痛苦?”

“佛陀啊,身口意所造的恶业肯定会成熟,果报苦不堪言!”

“你依止了怎样的恶知识才造此恶业?”

“并非是依止恶知识的缘故,而是我的心相续没能调伏。”

木特乐的人们见此情景深感希有疑惑不已,暗自琢磨孩子的来历、前世如何、为何他能回忆前世且能与佛陀对话,因敬畏世尊威德便向阿难尊者讲述心中重重疑问。

尊者说:“唯有佛陀遍知一切,你们应该去启问世尊。”

众人直言道:“因敬畏佛陀威德,故不敢祈问,尊者能否代替我等请求世尊开示?”

阿难尊者悲悯众生,为令得益故来佛前恭敬顶礼、合掌祈问:“世尊,这个孩子前世是谁?身造何业?为何他能够回忆前世,如此幼小却能与您对话?”

佛陀告阿难尊者:“这个孩子在前世曾造了很大恶业。昔日,统治木特乐城市的国王名叫丑陋者,性情十分残暴,嫉妒心极强,对自王妃制定了极其严格的禁令。若带王妃出游,禁止街道两旁打开门窗,更禁止别人仰望王妃姿色。若有人无意一瞥王妃,他会立即剜掉此人的眼睛。一日,他与王妃眷属们一起在林中公园游玩。

时,无如来出世,有一位圆满功德的独觉在山林里修持。几个王妃四处嬉戏,忽见独觉身相庄严,身心调柔,生起无比欢喜心,取下各自面纱于独觉前恭敬顶礼。国王闻知此事后嗔心大起,立即命令手下人剜去独觉双目。

独觉因前世恶业感召,受害时没能显现神变,但知国王一行造了很大恶业,为了救度他们便飞入虚空中,示现燃火、下冰雹、闪电等神变。

凡夫人对神变有很大的信心,国王见此情景马上对独觉生起信心。他如木头倒地一样五体投地恭敬顶礼,祈求忏悔:‘大尊者,您下来吧,沉溺在轮回中的有情造了很大恶业,祈求您接受我的忏悔。’

他忏悔后,独觉藉此而示现涅槃。国王用独觉的骨灰建一遗塔,在遗塔下发愿:愿我在此后的生生世世中不要承受今生所造恶业的果报;愿以我造此塔、恭敬供养独觉的功德,于生生世世中转生富贵之家,并于比此独觉更殊胜的如来面前令佛欢喜,出家获得罗汉果位。

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国王就是现在这个盲孩子,因他曾以恶心剜掉成千上万众生的眼睛,故其业成熟时于五百世中生于地狱,受无量痛苦。从地狱中解脱后,于五百世转生盲目饿鬼。次后又于五百世转生为盲目的傍生。从三恶趣中解脱后,又于五百世中转生为盲人。”

诸比丘复又启问:“世尊,这个孩子在什么时候才能灭尽痛苦?”

世尊告曰:“将来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善意如来出世时,他才转生成六根具足之人并于彼佛教下出家灭尽烦恼,获得阿罗汉果位。证果后以其前世恶业最后的果报成熟,双目为业力显现的乌鸦啄食,以此因缘示现涅槃。此后再不用感受痛苦。”

众人闻本师释迦牟尼佛如是宣说竟,都对轮回生起厌离心。世尊见众人已堪为法器,即传相应的佛法,有些得了加行道的暖位、忍位、顶位、胜法位,有些得到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汉果,有些种下金轮王的种子,有些得到梵天、帝释天的果位,有些得到独觉果位,有的种下了无上菩提的种子,更多的人对三宝生起了无伪信心。

摘自 <百业经>

五百仙人

一时,佛在舍卫城。在寂静森林安住的五百仙人经常对天尊作火供。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如来正等觉具二种智慧、四无畏、七菩提支、八解脱、九等持和十力等无量功德,日日夜夜观照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世尊观知森林中苦行的五百仙人被调化的机缘已经成熟,便显示神变在五百仙人作火供的灶里留下一个脚印,待仙人见到脚印后又加持使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点燃灶内的柴薪。

众仙人深信这些都是大自在天尊加持的修行瑞相,心中无限欢喜,将供品供在脚印上。以佛陀的加持力,所有供品燃烧起来,火焰直冲梵天界,仙人们更加确信是大自在天垂怜加持的结果。

佛陀为令这些仙人皈入佛法,以神变力从火供的灶边直到祗陀园中间的路上全都留下脚印。仙人们见此一致认为是大自在天降临人间,决定跟随脚印前去拜见,寻至祗陀园。

时,释迦世尊正在为数百眷属传授妙法。众仙人遥见世尊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庄严身相,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善根深厚者之喜悦已胜比丘十二年的禅悦。他们在佛陀足下恭敬顶礼,佛陀观察他们的根机意乐传了相应的法,五百仙人皆证无来果,之后于佛前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戒。

佛陀开许并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传授近圆戒。他们精进修持,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现前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的境界,诸天共赞其德。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五百仙人依佛陀脚印之引导,最终证得究竟的罗汉果位,这是以何因缘所致?”

世尊告诸比丘:“不仅是今生,前世他们也是依佛陀脚印之引导而获得出家身相。”

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如来显示种种神变度化无量有缘众生。森林里有五百苦行仙人已修得各种神变,可从居处飞到檀香山。

一日,他们行于虚空中时,迦叶如来在地面上留下自己的脚印使他们不能飞行。他们怀疑是否自己的神变退失。

一个,天人告诉他们:‘并不是你们的神变退失而是地面上有如来脚印,如此不仅你们即使梵天、帝释天也是不能飞行。’

五百仙人闻言,当下对迦叶佛生起极大欢喜心。

时,迦叶佛在从仙人们居住的森林到如来居所之间的路上布满了脚印。仙人们认为这些脚印是大自在天尊留下的,即随脚印前行,最后见到迦叶佛生起大欢喜心,于佛足下恭敬顶礼,出家受持比丘戒。

迦叶佛给他们传了相应的佛法,他们一生出家,临终时发愿:我们一生中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虽未得到任何境界,但愿将来释迦牟尼佛出世时,能令佛欢喜,并于佛教法下出家获得阿罗汉果位。

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五百仙人就是现在的五百仙人,因其愿力成熟,故今于我的教法下出家证得罗汉果。”

摘自 <百业经>

吉祥跛子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施主家生下一个上半身非常庄严、但双足畸形的孩子,此后施主家一切都非常吉祥圆满。施主为孩子举行了诞生仪式,因其双脚残疾之故取名跛子,精心喂养。随着跛子的成长,施主家也越来越富。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一提跛子之名都能顺利圆满成办。所以他在舍卫城一带颇有名气,学习并精通了八观察等世间的各种学问。

一日,他乘马车率众眷属出游,远见人们成群结队涌向祗陀园,即问随从是何缘故,随从告诉他:“他们去朝拜释迦牟尼佛。”

跛子问道:“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

“释迦牟尼佛乃迦毗罗卫国的太子,相士曾预言太子若出家则证得佛果,若在家则为转轮王。后来,太子出家证得佛果,众人对太子生起无比的欢喜心与敬信心前去拜见。”

跛子即令眷属同去祗陀园。

时,世尊正为众多眷属传授佛法,跛子遥见世尊三十二相,立刻生起无比的欢喜心,急下车趋前顶礼佛足。

世尊观察其根界意乐,传授相应佛法,他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位,自愧身根不完具,否则即可在佛的教法下出家。就在发心出家的刹那,他的身体立即康复如同常人,欢喜不已,即在佛前祈求出家,佛陀开许并以“善来比丘”的方便授予比丘戒。

他自己也精进修持,不久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获证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的境界,诸天赞叹他的功德。

诸比丘启问:“世尊,这位比丘以何因缘生于富贵之家却俱生残疾?以何因缘凡事一提他的名字便能吉祥圆满?以何因缘在他发心出家的刹那即恢复如常人,在佛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唯愿世尊为吾等演说。”

世尊告曰:“众比丘,此乃前世愿力成熟之故。贤劫人寿二万岁,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印度鹿野苑有位大优婆塞广闻多学,非常了不起,得到众人如对上师一样的恭敬供养。

迦叶佛到鹿野苑传授佛法时,大优婆塞带着许多信众到佛前闻法,迦叶佛去别的地方广转法轮,他仍在鹿野苑为众人传法,众人以五百嘎夏巴涅供养他,他拿到寺院里供养了僧众。

后再到寺院时,正赶上僧众诵戒,因居士不能听出家人诵戒,管家将大优婆塞及其余在家人赶出经堂。不明道理的在家人怂恿大优婆塞:‘我们今天被赶出来没有什么,可象您这样对寺院作大功德的优婆塞居然也被赶了出来。’

这些拨弄是非的话令他生起憎恨心恶口骂道:‘你们每天象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我常为你们作大供养,今天竟然把我从经堂里赶出来,也不单独跟我说明,众目睽睽之下一点面子也不给……’

僧众知他恶口骂僧造了很大恶业,为救度他即去劝导:‘你这样说话是不对的,不管怎样你毕竟是在家人,对僧众无理谩骂肯定有果报。’

他自己也明白过来,遂励力忏悔,临终时发愿:愿我一生供僧持戒的功德,能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众生提我名字,即能事事吉祥顺利;愿我对僧众恶口相骂的业报不要成熟,一旦成熟,愿我在发心出家的刹那灭尽恶业。

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

当时的大优婆塞就是现在的跛子,他曾五百世受跛子之报,这是最后一世。因其愿力成熟,故生于富贵之家,众生一提其名便事事顺利吉祥,又令我欢喜在我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世尊如是宣说毕,众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摘自 <百业经>

两位老人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名曰增长的大国王统率军队杀尽整个释迦族人,阿难尊者的妹妹夫妇亦未幸免,唯留两个孤儿流落于迦毗罗卫城的街头。

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时,从舍卫城来的一位施主认出是自己朋友的孩子,问明原委后告诉他们:“你们去舍卫城找舅舅阿难尊者,肯定会得到照顾。他对亲戚特别关心。”

两个孩子说:“舅舅远在舍卫城,我们又不熟路径,如何去找?”

施主安慰道:“不要急,我在此办完事后带你们去。”

两个孤儿耐心地等待,施主办妥事情把他俩带到舍卫城,然后嘱咐他们:“你们自己去找在此苦行的舅舅,我要回去了。”

两个孤儿四处访寻,终于找到自己的舅舅阿难尊者。尊者问知来自迦毗罗卫城的外甥在父母被杀后四处流浪,因闻自己在舍卫城故特意前来投靠。

阿难心里忧愁,诸比丘问道:“尊者为何心事重重?”

尊者说:“我妹妹的两个孤儿特来投靠于我,但我是一个苦行僧,无有资生之源,他们又不能享用三宝财物。不抚养不行,若抚养又很困难,不知该怎么办。”

诸比丘说:“尊者,好好地照顾他们吧。世尊讲过,如果对僧众作利益事,可以对其布施,因果上也应理。可以让两个孩子常为僧众洗钵、洗水果、供花等,做这样的事是可以开许的。”

如此,阿难尊者摄受了两个可怜的孤儿。平时比丘把剩下的一些饭菜布施给两个孤儿,但不足以充饥。

后来,阿难尊者把自己化缘所得之一钵饭食分一半给他们食用,自己仅食用半钵。

日久,尊者法体日趋衰弱,世尊得知后问余比丘其中缘故,诸比丘如实禀白事情原委。

世尊问阿难:“你收养的两个孤儿是否要出家?”

阿难白佛言:“世尊,两个孤儿要出家。”

世尊说:“阿难,两个孩子若出家则可享用僧财,没出家前,为僧众做些供花果等事,也可以享用僧众的财产。”

世尊开许后,他俩的生活得到改善。

又过了一段时间,世尊问阿难:“你的两个外甥为何还未出家?”

阿难说:“世尊,您早已规定未满十五岁不能出家,两个孩子现在未满十五,没能出家。”

世尊又问:“两个孩子能否在僧众晒粮时驱赶乌鸦?如果能作驱乌之事则可出家。”

“足以能作驱乌之事。”

“若能驱乌,七岁则可出家。”

世尊如此开许,他俩都出了家,生活也很好,但很懒惰,白天乐于嬉戏,晚上长时睡眠,一点不闻思修行。

目犍连见这两个孩子放逸睡眠度日,对阿难说:“两个孩子这样虚度光阴很可惜,应该严加管教。”

阿难说:“两个孩子一点也不听话,不闻思修,我也没办法,不如交给您来代管。”

目犍连尊者爽快地应承下来。两个孩子很害怕,心想这个比丘肯定很厉害,但又不敢违背舅舅言教,只好在目犍连尊者座下学习。

目犍连尊者开始比较严厉,渐渐也很慈悲,不能严厉管教了。

阿难尊者问道:“您现在怎么也娇惯这两个孩子?”

目犍连尊者说:“两个孩子已经了解到我很慈悲,所以一点都不听话,实在拿他们没办法。”

阿难尊者说:“您确实束手无策就请用方便法使他俩生起厌离心。”

目犍连尊者答应下来。

一日,目犍连尊者带着两个孩子外出玩耍时,以神变幻现一个异常恐怖的地狱,并发出各种巨响。尊者故意问这两个孩子:“听!这是什么声音?”

“我们也不知道,真令人害怕!”

“你们去看看究竟是什么声音。”

他俩循声而去,见到地狱众生正在遭受烧杀煎熬等各种痛苦,惨不忍睹,走到一个非常大的铁锅旁,锅里正熬着铁水,空无众生,他俩甚觉奇怪,问地狱里的众生为什么只熬铁水,他们说:“人间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天天不闻思修却享用僧众的财产,待他俩离开人间就堕入地狱在这锅铁水里煎熬。”

他俩听后非常恐惧,即速返尊者身边说:“尊者,地狱之苦可怕极了!我们若再不精进闻思修,将来肯定会堕入地狱,现在我们很害怕。”

尊者说:“以前你们不太相信我的话,现在亲眼目睹地狱种种痛苦,以后你们好自为之。”

从此,两个孩子夜以继日精进修学,吃饭前若想起地狱的痛苦便不思饮食;食讫若想起地狱的惨景遂将食物全部吐出。如是茶饭不思精进闻思修行,渐渐体衰无力,面色萎黄。

阿难尊者见此情景询问目犍连尊者其中缘由。

目犍连尊者如实告曰:“大概是这两个孩子见到地狱的景象以后非常恐惧,故不敢吃饭。”

阿难尊者担心长久下去会把两个孩子的身体拖垮,便请求目犍连尊者再以善巧方便赐予安慰。

几日后,目犍连尊者拟带两个孩子去外面花园游玩,两个孩子不敢去,尊者说:“今天我们不去地狱,到另一悦意之处游玩。”

两个孩子跟着目犍连尊者出游到尊者幻化的美妙天堂,听到天子天女快乐度日的音乐和掌声时,目犍连尊者遣两个孩子去看究竟。

他们看到很多全身以天界珠宝装饰的天子和天女在尽情享受,心生羡慕,后见有两个为很多天女围绕着演奏各种乐器、供养各种鲜花的狮子座,便问道:“为何这两个狮子座上没有天子?”

众天女告曰:“现在人间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不精进闻思修行却享用僧众的财产,故会堕入地狱受苦报,又因他们害怕堕地狱而精进修行的功德于未来世会转生天界。两个狮子座是为他们准备的。”

两个孩子闻此非常高兴,心想如果现在精进修行,以后还是可以转生天界。他们欢天喜地地跑回来将实情一一禀告尊者。

尊者慈悲地说:“你们已经亲睹善恶趣的苦乐,一定要精进修行啊!”

此后,两个孩子修持佛法特别精进,终于发现无论生于地狱、饿鬼、傍生、人、阿修罗或天人中,皆没有任何安乐可言,一切都是有漏法,三界轮回犹如火宅,悉是痛苦本性,真正生起了出离心,更加精进修持,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证得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的境界,诸天赞叹他们的功德。

得果后,二人经常以神变到各处采集水果、鲜花等来供养僧众。僧众甚感稀有,觉得他们非常了不起。

有年长比丘们见两个年仅七岁的小孩子皆已得到如是的功德和境界,而头发都已变三次的人却仍无甚证悟,若还不精进努力那真是很惭愧,于是也开始精进努力,很多比丘都证得了罗汉果位。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两个孩子往昔以何业而今七岁便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

佛告诸比丘:“这是他们前世的发愿力所致。”

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迦叶佛率众比丘出游鹿野苑,在花园里嬉戏游玩的五百青年人远见如来出游盛况时生起无比的欢喜心,觉得如来出世的机会很难得而欲发心出家,但有人说现在风华正茂之时应尽情享乐,等到年老时再出家,有人觉得应等到生儿育女后再出家。

他们后来多半在家中忙于生计,生下孩子就去世,没有出家机会,最后只剩两个存活于世。

两位老人见伙伴先后辞世才醒悟过来:我们二十五岁时就发心出家,现在已年迈体衰,若还不出家,恐怕今生再也没有机会。他俩将自己的财产上供下施后于迦叶佛前出家。

因佛陀规定新出家的人必须承侍先出家的上座之故,二位老人已是年逾古稀但仍必须做很多事情。有人经常欺负二位老人,叫他们‘老糊涂’,说他们的过失等等。

其中一位老人生起嗔心,觉得自己天天为别人做事情却要受这样的侮辱,很是忿然。

另一位老人的心胸很开阔,劝说道:‘不要生气,这并非他们的错而是我们自己的不是,如果我们早一点出家就不会发生这种事。’

这位老人遂诚心诚意地忏悔,没有受到报应。他们在临终时发愿:我们一生在佛的教法下出家,令佛生起欢喜心,以此功德愿我们能在释迦佛出世时童贞入道,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如不够出家的年龄愿佛陀为我们特殊开许。

众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的二位老人即这两个孩子,因他们的愿力成熟,故今生在我教法下,七岁时得我特殊开许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摘自 <百业经>

大施主

一时,佛在舍卫城。大施主给孤独长者在祗陀园修建经堂供佛及僧,广作布施,积累广大资粮。

另一施主生起好胜心,欲以自威望胜服给孤独长者,一争高低。他想到现在自己广作布施没有能力,即入海取回许多宝藏于舍卫城广行供施,但仍不能超胜给孤独施主。他用尽各种办法,仍然胜不过大福报的给孤独长者,遂请问舍利子:“尊者,我很想超胜给孤独施主,但为何想方设法都不能如愿?”

舍利子告诉他:“你想超胜给孤独施主非常困难,因他有不可思议的极大福报,能知有主无主之宝藏、水陆宝藏、远近宝藏,并能如愿获得,而你没有这个能力,故很难超胜他。你唯有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以出家之功德方能超胜于他。”

施主听后立即在释迦佛教法下出家,并精进修学,不久获证罗汉果位,现前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的境界,诸天赞叹他的功德。

给孤独施主闻知一位欲胜过自己的好胜施主,已经出家获证罗汉果位,非常高兴,即前去顶礼赞叹:“圣者,您已获证罗汉果位,我在有生之年愿意供养您各种饮食财宝等资具。”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施主想超胜给孤独施主但却无法超胜,后以出家的功德即超胜给孤独施主?请为宣说。”

世尊告众比丘:“他不仅现在发心胜过给孤独长者,以前也曾如是发心。贤劫人寿二万岁,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时,他也是一位大施主,且对另一施主生起争胜心,在财富方面无法超胜,便出家修持,临终时发愿:愿我在迦叶佛教法下一生出家及广行布施之功德回向生生世世生于富裕家,将来在释迦佛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得以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

当时的那位施主就是这位罗汉比丘,当时为胜过另外一位施主而出家,今世又是想胜过给孤独施主而出家,并获证罗汉果位。”

诸比丘复又启问:“世尊,以何因缘这位罗汉比丘发心如此广大,其他施主不能胜过他?唯愿为说。”

世尊告曰:“不仅现在他的发心非常广大,以前也如是。人寿三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金寂佛出世时,一大国王准备在自己的花园里修建一座经堂供养如来,即宣告众人:‘能发心修建这座经堂者可以之供养金寂佛。’

一位施主积累很多黄金修建这座经堂,修成后供养金寂佛。他在临终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能超胜一切施主,并能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其愿力成熟,故今在我教法下得以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世尊如是宣说,诸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摘自 <百业经>

两位施主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施主夫妇对佛法生起信心,同皈佛门共受居士戒,经常广行布施积累资粮,久后求施者络绎不绝,其家产亦如井泉源源不断。

一日,他们准备了丰富的饮食恭迎佛陀及僧众应供,世尊受供后观察他们的根机,传了相应的法,他们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位。

有两位分别负责建造佛塔和经堂的执事比丘去施主家化缘,舍利子观知二比丘都不会讲经说法便去施主家与他俩一起受供。

之后,二比丘推举舍利子宣讲布施的功德,舍利子讲毕告诉他们:“最广最深最究竟圆满的布施功德,唯有佛陀才能如量宣说。”

施主夫妇因此对世尊生起很大的信心,同往佛前祈求在世尊前出家得到开许。他们出家后精进修持获得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手掌与虚空无别的境界,诸天共赞其功德。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施主夫妇以何因缘生富裕家,令佛欢喜,在佛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唯愿为说,吾等乐闻。”

世尊告诸比丘:“这是他们往昔的发愿力所致。贤劫人寿二万岁,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时,有夫妇俩共同出家,一生中守持净戒,积累资粮,临终时都发愿:我们一生中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虽没得到什么境界,以此善根,愿将来生于富裕家,在释迦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欢喜,获证罗汉果位。以往昔的愿力成熟,故两位施主今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修持,得证罗汉果位。”

世尊如是宣说毕,诸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摘自 <百业经>

极贤与极喜

佛为兜率天天子时,三十三天干达国之君王极喜经常对帝释天奏乐供养。兜率天天子观察因缘后降临人间。帝释天告诉极喜:“兜率天天子已到人间入胎,不久即降生,对南赡部洲众生普施妙法甘露,你也应到人间,以便能得甘露妙法。”

极喜国王说:“我正忙于音乐没有时间,以后有空再说。”

外道自然派的行者极贤受到当地很多人如对待阿罗汉一样的恭敬供养。其所住城边有一无热恼大海,海中的天龙及众神也恭敬他,他有时到海边悠游,有时到海里的昙花园观赏。

此时,世尊已降生于人间。帝释天告诉极喜:“现在大菩萨已降生,我们应该去供养。”

极喜又对帝释天说:“我现在忙于音乐,没有时间,以后再去吧。”

世尊降生后,因世尊的福德力,昙花园里很多昙花开始发芽生长。外道极贤见此想到祖先的遗言里对昙花盛开有两种说法:一是有转轮王出世,二是有如来出世;今昙花发芽,即将盛开,莫非是以己之福报显现的?他猜测自己可能是转轮王或佛陀而暗自得意。

这时,世尊看到老病死的痛苦后,就发心到森林里去修行。帝释天又告诉极喜:“现在大菩萨观察老病死的痛苦后,到森林里去修行了,我们应该去亲近他。”

极喜仍说:“现在我忙于音乐,以后有机会再去吧。”

世尊于菩提树下证得无上菩提果位,为众生大转法轮。帝释天又告诉极喜:“世尊已开始为众生转法轮,我们应该去听法!”

极喜仍旧说:“我现在忙于音乐,暂时不能去。”

世尊转法轮时,昙花园里昙花全部盛开,香气遍满方圆一由旬,外道极贤仍以为是自己的福报所显现。

世尊到很多地方广转法轮度化众生,在鹿野苑、王舍城、舍卫城、嘎雅戈热等先后度化了五大比丘、八万天子、目犍连和舍利子以及他们各自的眷属二百五十人等。

时,舍卫城有一沙弥证得阿罗汉果位,具种种神变,常以神通四处采花摘果供养僧众和自己的堪布。

一日至无热恼海边,外道极贤看见了立即呵责:“这是我的地盘,你不能到这个地方。”

沙弥说:“这是公众享用之地,你不能擅自独用。”

双方由此僵持不下,后来极贤说:“我们比赛神变,谁胜地盘就属谁。”

结果外道极贤输了,沙弥便在花园里自由享乐。

世尊的度众事业即将圆满,准备趋入涅槃,便到俱舍拉城市。佛陀想到自己一生中的有缘众生多已调化毕,唯余三十三天的极喜和昙花园的外道极贤最后两位。

世尊思维三十三天的极喜比较傲慢不会来人间,我当上天度化他。佛陀到了三十三天干达国王极喜的宫殿门口,知道如果没有化现另一身相,傲慢的极喜肯定不会恭敬。故世尊幻化成另一干达国王的身相,手拿绿宝石的千弦琵琶对极喜说:“我们赛琴吧!”

极喜见与自己同样的人如是挑战,立即想通过比赛折服对手,让进佛陀后二人手持同样的千弦琵琶,开始比赛。中途极喜的琴弦断了一根,照样能奏出不变妙音,佛陀化身的琴弦断了一根同样能奏出妙音,最后只剩一根琴弦时,他们也都能奏出妙音;但没有琴弦时,佛陀化身依然能奏出不变的妙音,极喜却不能,他的傲慢倏然消失,对佛的化身生起欢喜心。

世尊方才显现自己的本来身相,极喜对世尊生起很大敬信心,于佛前恭敬祈求传法,佛陀观其根机意乐,传了相应的法,他立即摧毁萨迦耶见,获得预流果位。

此时,外道极贤见昙花已全部枯萎,心极忧愁与痛苦,想到自己以前身体很好的时候昙花怒放,现在自己一百二十岁,昙花也渐趋枯萎,看来自己肯定会在短时间内去世,不禁失声恸哭。一个对他生欢喜心的天人告诉他:“这里是金轮王的地方,金轮王或佛陀出世时,昙花发芽;金轮王开始执政或菩萨现证菩提时,昙花完全盛开;金轮王逝世或如来涅槃时,昙花枯萎。昙花的绽开、凋落非依你的福报因缘而来,乃依释迦牟尼佛的福报显现。释迦牟尼佛要在今晚趋入涅槃,故昙花枯萎,你不要这样痛苦、忧愁。”

极贤闻言决定马上去亲近、拜见佛陀,以求解除自己心里存有的许多疑惑。

他立即前往世尊色身所在的俱舍拉城。

时,阿难尊者在门外守护。外道极贤远见阿难尊者急趋前祈求:“我闻佛欲涅槃,今我有很多疑问愿请教佛陀,亦唯佛陀能断我疑惑,祈求尊者一定允许我拜见佛陀。”

阿难尊者观知世尊化身尚未返回,有意阻止道:“今佛陀身体欠佳,你不要去打扰。”

极贤又再三祈求:“尊者,莫作是说,佛陀出世极为难得,今即将趋入涅槃,若不见世尊,倍感遗憾。我心里有很多疑问,无论如何请尊者给我一个机会。”

阿难尊者再三劝阻,极贤仍再三祈求。

此时,世尊从三十三天返回,知极贤被挡于门外,即告阿难:“让他进来,这是我最后一次接见外道,也是最后一次用‘善来比丘’的方便传比丘戒。”

阿难应诺把外道极贤带了进来。极贤欢喜万分,恭敬顶礼后祈问世尊:“现有六大外道宗派,各有不同观点,请世尊开示孰是孰非。”

世尊告极贤:“我从二十九岁出家精进修行至今五十多年,已度化无数众生,对法和非法能无误取舍,如是法门外道确实没有。”

世尊对极贤详细传讲八菩提支的很多教言,使他断尽一切障碍、疑惑和邪见,得到无垢法要。

他在阿难尊者前祈求:“尊者是佛陀上首弟子,我愿在佛陀教法下出家,祈尊者摄受。”

阿难尊者即于世尊前祈求:“外道自然派的极贤愿在佛陀教法下出家,受持具足戒,请佛陀慈悲摄受。”

世尊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为极贤传了比丘戒,复传一些教言。极贤刹那间成为身著法衣、手持钵盂的出家人,精进修持,获证阿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的境界,诸天齐赞他的功德。

时,极贤自思佛陀今晚即示涅槃,自己住世也无意义,应该对自己的身体做五种加持而趋入涅槃。他发愿先于佛趋入涅槃:

一、所有外道皆无法接近我的遗体,若外道近前,我的遗体周围有大水围绕令其无法靠近;
二、若内道道友则可接近我的遗体;
三、我的遗体内道者方能挪动;
四、外道抬不动我的遗体;
五、火化时,内道派梵净行者能点燃和熄灭我的遗体之火,而外道派无法做到。

他如是加持发愿后即趋入涅槃。外道派说极贤是他们的尊者,在路边、街头等各地举行隆重的仪式,准备迎回他的遗体;佛教内道说是自己的尊者,二派争执相持。

后来,内道僧众说:“如果是你们的尊者,请亲自把他的遗体抬走。”

外道近前时,极贤尊者遗体的周围全是大水,无法靠近;佛教内道梵净行者可以顺利靠近,对外道说:“不是你们的尊者吧,否则你们为何进不来?现在依靠我们的加持,你们进来吧。”

外道们依靠内道者的加持得以接近尊者的遗体。之后,内道者说:“如果是你们的尊者,请把尊者的遗体抬走。”

道千百万人也抬不动,内道者又说:“看,这不是你们的尊者吧,否则为什么抬不动?”

内道者轻松地抬起尊者的遗体去火化。在荼毗地,内道者说:“如果是你们的尊者,请把尊者的遗体点燃。”

但外道怎么也点不燃,内道者说:“不是你们的尊者,否则为何点不燃?看我们点燃。”言毕顺利引火。

火燃正旺时,内道者对外道们说:“如果是你们的尊者,请用牛奶把火熄灭。”但外道怎么也熄不灭。

内道者又说:“不是你们的尊者,是我们的尊者,我们可以用牛奶把火熄灭。”他们即用牛奶把火熄灭,复言:“如果是你们的尊者,你们可以把骨灰拿去供养。”

但外道怎么也看不见骨灰。内道者说:“不是你们的尊者,是我们的尊者,该我们供养。”说毕,内道梵净行者把尊者的骨灰拿来广作各种各样的供养。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前后因缘。

世尊告诸比丘:“这是他前世的发愿力所致。贤劫人寿二万岁时,印度鹿野苑直智国王手下一位大臣生了一个很庄严的孩子,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1)指爪狭长,薄润光洁;
2)手足之指圆而纤长、柔软;
3)手足各等无差,诸指间皆充密;
4)手足光泽红润;
5)筋骨隐而不现;
6)两踝俱隐;
7)行步直进,威仪和穆如龙象王;
8)行步威容整肃如狮子王;
9)步安平犹如牛王;
10)进止仪雅宛如鹅王;
11)回顾必皆右旋如龙象王之举身随转;
12)肢节均匀圆妙;
13)骨节交结犹如龙盘;
14)膝轮圆满;
15)隐处之纹妙好清净;
16)身肢润滑洁净;
17)身容敦肃无畏;
18)身肢健壮;
19)身体安康圆满;
20)身相犹如仙王,周匝端严光净;
21)身之周匝圆光恒自照耀;
22)腹形方正、庄严;
23)脐深右旋;
24)脐厚不凹不凸;
25)皮肤无疥癣;
26)手掌柔软、足下安平;
27)手纹深长明直;
28)唇色光润丹晖;
29)面门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如量端严;
30)舌相软薄广长;
31)声音威远清澈;
32)音韵美妙如深谷响声;
33)鼻高且直,其孔不现;
34)齿方整鲜白;
35)牙圆白光洁锋利;
36)眼净青白分明;
37)眼相修广;
38)眼睫齐整稠密;
39)双眉长而细软;
40)双眉呈绀琉璃色;
41)眉高显形如初月;
42)耳厚广大修长轮埵成就;
43)两耳齐平离众过失;
44)容仪令见者皆生爱敬;
45)额广平正;
46)身威严具足;
47)发修长绀青,密而不白;
48)发香洁细润;
49)发齐不交杂;
50)发不断落;
51)发光滑殊妙,尘垢不著;
52)身体坚固充实;
53)身体长大端直;
54)诸窍清净圆好;
55)身力殊胜无与等者;
56)身相众所乐观;
57)面如秋满月;
58)颜貌舒泰;
59)面貌光泽无有颦蹙;
60)身皮清净无垢,常无臭秽;
61)诸毛孔常出妙香;
62)面门常出最上殊胜香;
63)相周圆妙好;
64)身毛绀青光;
65)法音随众,应理无差;
66)顶相无能见者;
67)手足指网分明;
68)行时其足离地;
69)自持不待他卫;
70)威德摄一切;
71)音声不卑不亢,随众生意;
72)随诸有情,乐为说法;
73)一音演说正法,随有情类各令得解;
74)说法依次第,循因缘;
75)观有情,赞善毁恶而无爱憎;
76)所为先观后作,具足轨范;
77)相好,有情无能观尽;
78)顶骨坚实圆满;
79)颜容常少不老;
80)手足及胸臆前,具有吉祥喜旋德相,即卍字,

大臣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依其种姓取名迦叶,精心喂养。相士对迦叶预言:‘此子若出家将成为如来正等觉,若在家则是转轮圣王。’

一个自小与迦叶要好的婆罗门子无忧闻此预言发愿要与迦叶生生世世在一起,便告诉迦叶:‘您不要舍弃我。’

迦叶思维自己在涅槃时不舍弃他,但现在不能实说,遂表面答应。迦叶观察到人生的老病死苦后发心到寂静的森林中修行。

无忧童子知迦叶已去非常生气:‘迦叶不守信用,答应带我一起去森林中修行,为何现在弃我独行?’

迦叶几年苦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后,回到鹿野苑为众生转法轮。直智国王准备各种精美饮食祈请迦叶佛应供,并在迎接的道路两旁布置了各种花、香、伞盖、幡幢等,隆重地将迦叶佛迎请到王宫,敷设高座请佛入坐。

此时,无忧闻知迦叶已证得佛果回到鹿野苑,并且接受国王恭敬供养,心里很想亲近迦叶佛,但因旧怨未消不愿去迦叶佛前,站在遥远之地观看。

迦叶佛知其心事,便遥伸右手,如象鼻一般把无忧摄至身边问曰:‘无忧,你为何不近前亲近我?’

无忧说:‘佛陀,您本来许诺带我一起去森林,可后来您独自而去,我心里有气,所以不来亲近您。’

迦叶佛告诉他:‘你误会了,我当初的意思是涅槃时不舍弃你。当时把你带到森林中苦行有什么意义?现在我们的缘起成熟,你自己生起信心吧。’

此时,无忧才解开心结对迦叶佛祈求:‘佛陀,我愿在您教下出家受持比丘戒,祈请开许。’

迦叶佛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为他传了比丘戒,复传一些相应教言。但无忧非常懈怠,没有精进修持。迦叶佛对他宣讲寂静处的功德,让他去静处长久修持。

迦叶佛圆满一生的弘法事业后准备示现涅槃。很多天人互相告曰:今晚中夜,如来正等觉迦叶佛要趋入涅槃。无忧闻此痛苦难忍,心想自己虽然在佛陀教下出家,但什么境界都没得到,非常惭愧,而今佛陀即将涅槃,内心痛苦无法形容。

天人对他说:‘不要如此痛苦,我带你去佛陀那里,对你今生有很大意义。’

天人把寂静处的无忧带到迦叶佛处,迦叶佛观察他的根机传了相应之法后,无忧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

此时,无忧想到佛陀中夜将入涅槃,自己先趋入涅槃甚好,便先于佛取涅槃。带他来的天人想:无忧能趋入涅槃是我带他来得到加持的缘故,以这个善根愿我将来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在佛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先于佛陀趋入涅槃。

诸比丘,当时的那位天人就是现在的极贤,昔愿成熟,故今在我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位,且先于我入涅槃。”

世尊复告诸比丘:“复有一段因缘。昔日,森林中有五百仙人,附近一天人对仙人特别恭敬,尽力保护他们。

当时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拘留逊佛出世,主持了一次较大的法会,天人赴会闻得佛陀音声后生起很大信心,返回后对五百仙人宣说佛陀的种种功德。

五百仙人因此也对拘留逊佛生起很大信心,祈请天人带他们去拜见佛陀。他们遥见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心里顿时生起胜于比丘十二年禅悦的欢喜心,趋前亲近,恭敬顶礼,祈求谛听佛陀的教言,佛陀观察他们的根机意乐,传了相应的法,五百仙人皆得无来果位,又再三祈求拘留逊佛开许出家受具足戒。

拘留逊佛以‘善来比丘’的方便给他们授了比丘戒,复传教言,五百仙人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现前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的境界,诸天齐赞他们的功德。

拘留逊佛圆满一生度化众生的事业后,准备趣入涅槃,五百比丘觉得于佛后涅槃自己存活无义,故先于佛趋入涅槃。

天人想到此五百仙人能得涅槃是凭自己的引导,故愿将来在象拘留逊佛一样的如来前,令佛欢喜,出家获证阿罗汉果位,先于如来趋入涅槃。

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这位天人就是现在的极贤。以其愿力成熟故,今于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并获证阿罗汉果位,且先于我涅槃。”

诸比丘启问佛陀:“世尊,以何因缘极贤在临终前得佛救度,并证得罗汉果位?唯愿为说,吾等乐闻。”

世尊告诸比丘:“以前也有同样的因缘。

诸比丘,昔日,印度鹿野苑的梵施国王以各种手段入侵一些小国,因他有一匹宝马,故很多国家对他束手无策。

后来宝马去世,消息传到黎宏国家,国人上下欢庆认为现在可以伺机报复。

梵施国王不敢轻易离开皇宫,后闻北方有人运来一批马欲于市场贩卖,即遣擅长相马之人前去观察,若有宝马便买下所有的马匹。

相马人观知确有一匹宝马,逐奉国王之令而行。国王复得宝马,不再惧人报复,一日乘着新买的宝马去公园游玩,黎宏国家的人闻此消息极为高兴,却不知梵施国王已买新宝马,便率领四大军队将整个公园包围得水泄不通。

梵施国王在公园里悠游时突然发现被围,惊慌失措,舍弃所有随从只身匹马往回逃。

公园的四周除一个花池与横栏以外,全都密布兵马,梵施国王决定越池而逃,黎宏国军见状马上万箭齐发射向花池,箭中宝马,内脏俱出。

国王见宝马身负重伤,担心难以逃命。宝马知道国王的恐惧心理,以人语安慰:‘国王,请您不要害怕,我虽已身负重伤,但没把您送回皇宫之前我是不会死的。’

国王闻言稍得安心。宝马忍着剧痛,一直坚持把国王送回皇宫方才倒地而死。

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

当时的这匹宝马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梵施国王即现在的极贤。我就在他面临死亡的怖畏时解救了他,遣除了他的怖畏,今世我也是在示现涅槃前度化他,解除他轮回之苦,使他得证罗汉果位。

诸比丘,复有一段我临死之时度化他的因缘:昔日,掌管那嘎哇札城的耳朵国王喜好狩猎,一日率四大军队去森林打猎,发现河边自由生活的五百野兽,立刻令四大军队包围群兽,准备全部擒杀。

群兽知道被困,绝望乱窜,却找不到任何藏身之处,遂决定越河而逃,但众兽身体矮小,都没有能力渡河,唯兽王体大力强,它想到只顾自己逃命没有多大意义,不如借身体载大家渡河,便对群兽言:‘各位,请不要慌乱,河对面没有军队,我卧在河里,你们踩着我的身体跳到对岸就有逃脱的希望。’

群兽踩着它的身体渡河,轮到最后一只野兽时,兽王已奄奄一息。这只野兽担心自己不能逃脱,兽王便安慰它:‘你不要害怕,待你们全部解脱困境,我才会去的。’

最后一只野兽也安抵彼岸。

诸比丘,当时的兽王就是现证菩提的我,最后得救的野兽就是现在的极贤,其他的野兽是以前度化的仙人。

当时我除其怖畏解救它们。现在我也是在临近涅槃之际度化极贤,除其生死之畏,令得圣果之乐。”

时,世尊问阿难:“你是否已见稀有之事?”

“世尊,阿难已见。”

“已见什么?”

“阿难见世尊幻化另一身去他方度化众生。”

“如是,如是,为了度化众生,我将色身留在俱舍拉城,另一幻化身去三十三天度化极喜。在临涅槃之际,有两个必度众生,一是天上的极喜,一是人间的极贤。极贤易化,而极喜傲慢放逸,故我亲临三十三天调化。”

诸比丘复又启问:“世尊,极喜因何业转生为三十三天的干达国王且擅奏乐器?又以何业令世尊欢喜?请为演说,吾等欲闻。”

佛告诸比丘曰:“此乃他前世愿力之故。贤劫人寿二万岁时,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一位擅于弹奏的琴师从南方来到鹿野苑,鹿野苑的直指国王对他倍加宠爱,象对待大阿罗汉一样广作供养,故他各方面都很圆满,在鹿野苑生活舒心安适。

一位非常贫穷的居士看到琴师过着圆满舒适的生活,心生羡慕希望自己将来能象这位琴师一样。这位皈依佛门、一生守持净戒的居士在临终时发愿:以我皈依持戒的功德,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成为擅长弹奏的干达国王或成为特别擅长音乐的人;复愿将来在释迦世尊应化世间时,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

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

当时这位贫穷的居士就是现在的干达国王极喜,以其愿力成熟,故今生有如此之果感,又因我与迦叶佛的功德、事业相同,故今在我前令我欢喜。”

诸比丘复又启问:“世尊以何因缘临涅槃时显现感受痛苦?惟愿为说。”

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我以前为度化众生也显示感受痛苦。

昔日,吐美佳城胜者国王之妃生下一个很庄严的王子,他们为小王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胜利,用牛奶、酸奶等各种食物精心喂养。他很快长大,学习并精通了五明等一切世间法。

胜者国王告诉他应出巡体察民情。小王子遵命率众眷属出巡。不久,胜者国王突患重病,医治无效而驾崩。大臣即刻派人请王子火速回宫。王子不愿回宫,告诉大臣说:‘如果你们能行持十善,我自会回宫,否则,绝不回宫。’

闻此,诸大臣立即颁布国内行持十善的条令,再请太子回宫,并发誓一定行持十善,太子方才回宫继承王位执掌国政。

年轻有为、正直慈悲的胜利国王常作广大布施积累资粮,求衣者施衣,索食者施食,并随缘布施象马等各种财富资具,一直行持如是善举,奉行十善的人越来越多,行善者老死后即生天上,天人越来越多。

帝释天知天人增多皆因如来出世与金轮王执政两个原因,观察后方知非此二因,而是胜利国王实行仁政,教人奉行善法,故天人增多。

帝释天觉得胜利国王如此行持无上菩提稀有可赞,不知其誓言是否坚定,如果坚定应该供养,如果不坚定亦应鼓励。

帝释天遂变幻出很多乞丐和贫者来到人间乞食,他们祈求大臣:‘我们这么多人无衣无食,国王能否摄受我们?’

大臣如实禀报,国王答应满足衣食,可他们祈求不需其它饮食,只需人的鲜血。国王知其为非人,而不是真正的人,但为满足他们而杀害其他众生是不应理的,自己行持菩萨道,唯有以自身血肉作布施。

国王以己所思据实相告,彼等闻言甚喜,国王抽出自身鲜血、割下自身肌肉供养他们,同时发愿:以此善根,愿世间无明愚痴的众生得到无上正等觉的果位。幻化的乞丐和贫者都得到了满足。

帝释天很内疚:我现在已给菩萨添了很多麻烦,应该加持他身体恢复。本来天人的甘露能加持人的身体马上恢复,但此时帝释天已无能为力。为了让菩萨生起欢喜心,帝释天问道:‘您供给我们血肉会不乐意或后悔吗?’

胜利国王说:‘我割己肉、抽己血绝无不乐意和后悔,我一念及地狱、饿鬼、傍生之苦,更加使我生起悲心。’

‘您这么说我们不太相信。’

‘如果你们不信,我可以发誓,以菩萨和三宝的谛实力,若我对布施自身血肉有一点不悦和后悔,则愿我身不得恢复,若我对此无有丝毫的不悦和后悔,则愿我的身体立即恢复如初。’

在发愿的刹那,胜利国王的身体已恢复如初。帝释天见此非常高兴,便显出自己本来的身相,于国王前顶礼合掌作如是言:‘大菩萨,我给您添了很大的麻烦,请您谅解,我非真正的乞丐贫民,而是帝释天。’说毕不见。

诸比丘,当时的胜利国王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为了度化众生也曾示现受苦,今亦如是。”

诸比丘闻已,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摘自 <百业经>

能持子

一时,佛在王舍城。城中有一位财富圆满的德卫峡玛婆罗门(即能持婆罗门),邻近的德卫夏城有位杰日婆罗门,二婆罗门关系极为密切。

杰日婆罗门娶舍利为妻,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舍利子。

德卫峡玛亦生一子,取名能持子,他们都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各自的孩子,两个孩子如海莲般迅速长大,同窗共读,互助互学,精通论典,圆满学业。

舍利子复又博学论典和辩论,十六岁时,许多辩论家都败在他的手下,后来独自走进森林随一外道出家。

世尊出世后,舍利子和目犍连对佛法生起无比信心,转依佛门,并在世尊前精进努力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

佛陀授记:舍利子为智慧第一、目犍连为神通第一。

能持子与舍利子截然不同,娶妻成家后不久作了引胜国王的大臣,常出入皇宫操持大小事务,时常自恃王权要挟婆罗门、施主等横征暴敛。

舍利子观察到调化能持子的机缘已成熟,即著衣持钵到能持子家化缘。能持子坐在马拉嘎树荫下安排手下做事,正发号施令时,突然看见舍利子远远走来,欢喜激动不能自抑,立即起身亲迎舍利子:“久违!重逢同窗老友,喜不能禁,今天请光临我家受我上等供养。”

舍利子婉言谢绝道:“您有这颗心就可以了,非常感谢,但我不会去您家。”

能持子疑惑不解:“为何不去我家喜聚一回?我们分别日久,相逢不易,如果您不去,我心里十分难过,请不要拒绝老友的盛情好吗?”

舍利子说:“因现在我们彼此的行为完全不同,你借职权暴敛赋税,害了许多众生,行为全不如法,我们按普通礼节互相问安即可,去你家没多大意义。”

能持子强辩道:“舍利子,您不要这么说,我作为一个在家人,不得不为必需的开支做事,否则生活问题也难以解决。我上有父母下有妻儿奴仆亲眷,周围有亲戚朋友,都要靠我维持生活;上面还要依靠国王,依靠国王必须护持土地,护持土地则经常要供养土地神、护法神,还要经常供养沙门、婆罗门以及做其他许多事情,若如理如法的行事,怎么能行?”

舍利子告诉他:“既然这样,你能否好好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当然可以。”

“你说为了父母、妻子、奴仆、亲朋等不得不造业,那么,譬如你为父母造了很多恶业,还没来得及忏悔便死去,随业堕入地狱,受到阎罗君用各种兵器的击打残害,你非常难忍就祈求阎罗君不要打杀,你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父母才造业的,阎罗君会不会原谅、放宽你?”

“舍利子,肯定是不会放宽的,只有自作自受。”

“那么,一个人为赡养父母去如理如法地行事,自己与父母即生中都能得到很大安乐,自己也积累了很多资粮,人享受生活不一定造恶业,如果这样,父母是否很高兴?”

“当然高兴。”

“如果你为妻子亲眷等造恶业而堕恶趣,阎罗君会因你是为别人造业而不打你惩罚你吗?”

“肯定不会。”

“如果你为了他们行持得如理如法,他们也会善待你,对此没有疑义吧?”

“确实没有疑义。”

舍利子如是循循劝诱,终使他如梦初醒,知道自己为父母、妻子、亲朋、眷属等造了很大恶业,顿时生起难忍的痛悔心,涕泪悲泣,于舍利子前忏悔:“舍利子,我的行为确实很不如法,目前又娶一爱妾,为此也造了很大恶业。现在我愿把她好好送回娘家,在您面前求受五戒。”

舍利子慈悲摄受他,授予五戒,圆满地调伏了能持子。

后舍利子行至印度南方的森林,一位从王舍城来的比丘遥见舍利子,心里非常欢喜,马上趋前顶礼。舍利子问知彼来自王舍城,复问:“你知道能持子吗?”

“知道,他是尊者以前的同窗好友,后来受了居士戒。”

“他现在仍对佛陀和正法具大信心和欢喜心吗?他的身体生活都好吗?”

“能持子对佛陀和正法仍然很有信心和欢喜心,但不幸身患重病,看来很危险。”

舍利子听后立刻披上法衣前往王舍城。

时,能持子重病卧床,看见尊者亲临探病,非常欢喜,欲起不得。舍利子温言劝慰:“不要起来,我自寻座。”

复柔声软语询问病情饮食,能持子有气无力地说:“舍利子,我已病入膏肓,昼夜疼痛难忍……”

稍歇后说道:“我头痛至极,比一个大力士用绳子紧紧捆绑一个毫无力气之人还痛;肚子疼痛难忍,比屠夫把牦牛的内脏全掏出来再塞进去还痛;浑身灸热,如两个大力人把我拖在熊熊燃烧的烈火里一样滚烫。病情日益严重,无有丝毫转机,看来存活无望。”

舍利子对他说:“能持子,你好好回答我的问题。你觉得地狱与饿鬼哪个好?

“饿鬼好一点。”

“饿鬼与傍生呢?”

“傍生好一点。”

“傍生与人呢?”

“人好。”

这样依次问到欲界最后的梵天时,能持子说:“生在梵天最好。”

舍利子郑重相告:“如果你觉得梵天果位最好,即当仔细听我传授四无量心的教言,好好作观,定能转到天界。”

世尊观知舍利子没有对他传究竟的法,只能生天,不能得圣果,马上以神变在舍利子走后显现在能持子前。

能持子见到世尊,生起无比的欢喜心,佛为他传了相应的法,能持子即得无来果位。世尊又显示神变先回原处等候舍利子。

舍利子来到佛前,世尊问:“今去何处而来?”

“世尊,我去给能持子传法而来。”

“你传的法不究竟,走后我给他传法令得圣果。”

舍利子赞叹:“善哉!善哉!如来神变无比!如来度众无边!”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世尊,能持子以何因缘生于富贵之家,对佛生起欢喜心?请为我等宣说。”

世尊告曰:“此乃前世的愿力所致。昔日无争城的龙天国王在位时,整个国家安泰和平,君臣齐心合力,人民无争无怨。王手下有位大臣,常借王权暴敛赋税,骄奢淫逸。

一穷人羡慕心起,希望积累一些善法,后遇一独觉,时尽力供养,独觉受供毕显示神变飞走。穷人观想自己在独觉前顶礼发愿:以今供养独觉的善根,愿我将来生于富贵之家,能象国王手下的大臣那样依仗权势享受荣华富贵。

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穷人就是现在的能持子。

复又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他皈依佛门受了居士戒,临终时发愿:愿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当时的居士就是能持子,以两世的愿力成熟故,他今生先作大臣,依仗国王的权势暴敛民税奢侈享乐,后来遇佛生欢喜心得证圣果。”

摘自 <百业经>

阿难与迦叶

尔时,阿难出家学八万四千法门竟。佛陀授记曰:“在我教法下,阿难乃多闻第一。”

复授记迦叶尊者:“我涅槃后,迦叶乃为教法传人。”

如此授记毕,二尊者在人天中受到极大恭敬。佛陀复告众比丘:“在我涅槃后,迦叶乃我教法传人,阿难乃多闻第一。”

之后,佛陀至拘尸那拉城,准备涅槃。

时,佛陀观察若只将教法传付予人而未交付非人,则正法不会久住;如果只交付给非人而没传给人,则正法不会继续弘扬于人间;故应把正法交付给人与非人。

然后,佛陀告诉迦叶尊者:“我涅槃后,你应结集三藏;你涅槃前,把佛法交付给阿难;在阿难未得阿罗汉圣位之前,你不要入涅槃;阿难得法后将涅槃时,把佛法交付给草衣;草衣除外道、制恶龙、伏邪魔,在未出家前,阿难勿入涅槃;草衣涅槃前,再把佛法交给啸虎,而啸虎在未证阿罗汉果前,草衣不要涅槃;啸虎将佛法交付给有愧,有愧在未得罗汉果前,啸虎不要涅槃;有愧又将佛法交给魁舍;魁舍复将佛法交给大三千,此乃七代传承。

每前一代在后一代没有得罗汉果或出家前,不要趋入涅槃,待佛法该传付于下一代的机缘真正成熟时,把佛法交付于他们后才可以示现涅槃。”

佛陀嘱咐迦叶、阿难两位尊者后,两位尊者在佛前恭敬顶礼合掌承命曰:“依教奉行。”

佛复告迦叶尊者:“你把未入圣位的凡夫僧众带到外面出游,以免我趣入涅槃时出现僧众不合。”

佛陀略思:帝释天及四大天王最好能在此时来此地。刹那间,帝释天及四大天王便亲自手持天界各种鲜花来到世尊前恭敬顶礼供养。世尊告诸天人:“我在短时间内将显示趋入无余涅槃,我涅槃后,你们要好好护持正法。再过一千年佛法接近隐没时,世间上不再有行持善法者,整个南赡部洲将遭很大灾难如天不下雨、庄稼不生等。

当时有从边地南、西、北三方专为摧毁佛法而来的国王。南方的夏嘎国王、西方的布达嘎国王以及北方的雅哇那国王将分别带领十万眷属来到人间,摧毁佛法、砸毁佛像、杀害比丘。

普通百姓也对僧人造种种违缘,以种种方式欺辱僧人。此时,印度中土果新巴拥有十万眷属的大自在部国王生下一位俱生有盔甲等各种兵器、两手沾满淋沥鲜血的太子。五百大臣也生下与太子一样的孩子,果新巴城降下血雨,民众甚觉希有,立即请相士观察。

相士告曰:‘大自在部国王的太子以后将成为世间第一的国王。’他们为太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因他降生后大家非常难以忍受和理解,故取名难忍太子。

难忍太子长大后,在十二年中经常与毁坏佛法的国家作战。大自在部国王的臣民见太子与魔王作战英勇无比,皆生大欢喜心。天人预言难忍太子将消灭掉所有的魔王,大自在部国王闻此更加高兴,即给太子加冕,把王位禅让给难忍太子,立为大自在部的国王。

五百大臣也分别让儿子们继承自己的权位。新上任的难忍国王与五百大臣齐心协力再与魔王作战,三魔王的三十万眷属全被降伏。

时,精通一切教法的火施婆罗门之妻自怀孕起,常想与人作精彩的辩论。询问相士后得知是胎儿的缘故,等生下孩子即会恢复如初。九个月后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降生了。

他长大后精通一切学问,尤其擅长辩论。因他有五百个婆罗门弟子,人们便称他为众弟子。众弟子在我的教法下出家并精通三藏。

另有善财商主之妻怀了一个最后有者,怀孕后,她心里特别安乐,不愿说话很能安忍。商主特意请相士观察,知道是因胎儿乃最后有者的缘故。九个月后,生下一个庄严的孩子,取名为寂静。

寂静稍大,征得父母同意,在我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证得罗汉果位。他经常远离愦闹,乐于在静处安住修持。

此时,大自在部的老国王驾崩,难忍国王捧着先父的遗体悲恸欲绝,众弟子则带着许多眷属来到果新巴城,对难忍国王宣讲妙法。

难忍因听闻妙法而解除了丧亲之痛,对众弟子生起很大信心,发愿终生护持众弟子。

时,难忍国王问诸比丘:‘中土佛法已隐没多少年?’

诸比丘告曰:‘已十二载。’

难忍国王观察到当时的出家人没有诵戒讲经者,整天散心杂话度日,行为很不如法,仅显形象而已。

众天人也叹曰:‘再过几天佛法就要隐没,不知人间将有哪位贤圣者慈悲发心再度广弘佛法?’

果新巴的五百居士闻天人悲叹,非常着急,四处祈求比丘们好好诵戒讲法,唯恐佛法不日隐没。

时,中土唯有果新巴城集众诵戒,寂静者便前往果新巴城一起诵戒。城里已有十万僧众云集,唯新来的寂静者是罗汉,众弟子是能讲经的三藏法师,其余的全是凡夫僧,此全体僧众汇集的法会是我教法中最后一个法会。

诵戒时必须有一位三藏法师带众诵别解脱比丘戒,他们共推众弟子率僧众诵戒,三藏法师对僧众说:‘现在南赡部洲的所有声闻都集中于此,大家推举我为僧众诵戒,一方面,我具足条件,已得广闻并精通三藏,另一方面,我对学处的行持不是很圆满;此众多僧人中肯定有比我在学处和行持方面更加精通和圆满的,若有这样的上座,应为僧众诵戒。如有学处比我更高者,请如理如实地宣说自己的功德。’

众中唯一的阿罗汉寂静尊者于三藏法师前恭敬顶礼后说:‘您诵戒很好的,实际上我也是如佛住世时的舍利子和目犍连一样,在佛陀教法一千年之此时,守持戒律非常清净……’

他如理如实地宣说了自己的功德。三藏法师座下一个叫石方崩捡的弟子,对刚到这里的寂静尊者于僧众中宣说自己功德的行为生起嗔恨心:你这个新来的比丘怎么能比得上我的三藏法师!随即抽出宝剑,杀害了阿罗汉。

阿罗汉的弟子见他杀掉十万僧众中唯一的阿罗汉,嗔心大起,抑制不住怒火也抽出宝剑不由分说将石方崩捡杀死。

尔时,僧众乱作一团,罗汉的弟子们蜂拥群起把三藏法师众弟子也杀害了。失去唯一的阿罗汉和唯一的三藏法师故佛法隐没。因诵戒、讲经无人统领负责,整个僧团仅仅成了一个形象。

此时,大地震动,世间出现很多的恶兆。诸天人也悲哀叹言:‘释迦牟尼佛教法已隐没了!’

佛母大幻化母从三十三天忉利天宫降临,悲眼慈视着可怜众生,心里感慨自己的孩子释迦牟尼佛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积累资粮发愿亲证的教法,为何这么快就隐没,她既痛心又不满。

此时,果新巴的五百居士听到天人的哀叹,也知道当时佛法隐没的惨景,生起无比的忧愁和痛苦慨叹:‘为何释迦牟尼佛教法这么快就隐没了!’

果新巴的难忍国王把南方、西方的国人全都杀尽无余,当他得知阿罗汉和三藏法师被杀,嗔火炽盛,把所有的出家人全部杀光,并把经堂、佛塔全部摧毁。”

释迦世尊告众天人:“诸位,以后我的教法会遭遇如此悲惨的隐没时期。届时,你们定要励力保护。你们能否护持?”

此时,四大天王和帝释天迅速起身,合掌发誓:“世尊,我们一定竭力保护佛的教法。”

东南西北的四大天王发誓护持各方的佛法,遣除各方的违缘;帝释天誓护十方。他们在佛前恭敬顶礼后返回天界。

世尊把教法交付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时,诸比丘赞言:“善哉!善哉!世尊已把佛法交付迦叶尊者,并授记阿难尊者为多闻第一。”

释迦牟尼佛说:“不仅是现在把佛法交给他们,以前我作国王时也曾把军队交给迦叶尊者,把国库和太子交给阿难尊者,请他们保护我的国家,汝等谛听。

昔日,木特勒城市由大天国王掌管,他的王妃生下一个很庄严的太子,他们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精心喂养。

不久,国王身患重疾,种种方法医治无效,国王自知重病难以痊愈,如果现在去世,太子尚幼不能亲政,若为奸臣左右,定将祸国殃民,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辞世后应由嘎沃、涅嗄沃二位大臣辅佐太子。他们不仅智慧高,而且人格稳重非常善良,做事高瞻远瞩又小心谨慎,是辅政的最佳人选。

他立即宣二位大臣进宫,告诉他们:‘朕一病不起,恐不久于人世,今将四大军队、国库及太子全托付给二位重卿,望好好辅佐太子,护持国政!’

不日,老国王驾崩,二位大臣遵从王命,辅佐太子,立彼为王,尽忠效劳,小国王长大后,便把军权、国政大权全交还给他。

诸比丘,当时的大天国王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二位大臣就是现在的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小太子就是草衣罗汉。

当时我把军队、国库、太子托付给他们护持我的国家,现在我也是把佛法交给他们继续弘扬。

另外,迦叶尊者曾发愿,在释迦牟尼佛涅槃后接受佛的传承;阿难尊者亦曾发愿在释迦牟尼佛教下成为多闻第一。

贤劫人寿两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一位比丘在迦叶佛教下依止了一位多闻第一的堪布守持净戒,临终发愿:我在迦叶佛教下一生出家,虽然没有获得任何境界,愿我在释迦牟尼佛教下,令佛欢喜,灭尽三界烦恼,获得阿罗汉果位,并象我的堪布一样成为多闻第一。

当时发愿的比丘就是现在的阿难尊者。今愿力成熟,故在我教下令我欢喜,出家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并且成为我教下多闻第一。

迦叶尊者在迦叶佛出世时出家,他的堪布是迦叶佛教法下头陀第一。他也于临终时发愿:我在迦叶佛教法下一生出家,虽没有得到任何境界,愿我在释迦佛教下,令佛欢喜,出家灭尽烦恼,得到阿罗汉果位,象我的堪布那样成为头陀第一,并且在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时,我能持佛微妙法代代相传。

他发此殊胜愿后去世投生到印度鹿野苑一大臣家中,长大后成为当时直指国王的大臣。迦叶佛示现无余涅槃,直指国王欲建方圆一由旬的遗塔,把建塔的整个工程交给他负责。

塔建好后,国王欲请迦叶佛教下的所有比丘们举行开光法会。因迦叶佛圆寂后于七天内生死自在的圣者们全已趋入涅槃,很多凡夫僧还俗,故请不到一位僧人来受供。

国王询问大臣原因何在,大臣如实回禀,国王只好自己供养后返回。大臣在佛塔前发了殊胜的愿:以我这次修佛塔的善根,愿我生生世世转生于富贵之家,将来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令佛欢喜,于佛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将来佛示现涅槃时愿由我来继续弘扬佛的教法。

诸比丘,当时的大臣就是现在的迦叶尊者,因他当时发愿之故,今于我教下令我欢喜,出家获证罗汉果位。此是迦叶和阿难二位尊者承传教法的因缘。”

摘自 <百业经>

迦叶尊者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日,迦叶尊者从寂静的闭关处回到久别的世尊身边。

时,世尊正为数百眷属传授妙法,眷属们见迦叶尊者须发皆长,衣衫褴褛,心生不悦,觉得他很不如法。

世尊悉知眷属们各自的心念,心想:我涅槃后,佛法全靠迦叶弘扬,他本已精通三藏,具足种种功德,是人天诸众所应恭敬赞叹的大德,若常受众比丘轻蔑实不应理,我今应在众人前宣扬其共与不共之功德。

佛告众眷属曰:“你们不要轻蔑迦叶尊者,我涅槃后教法全由他来弘扬。”

复告迦叶尊者:“迦叶过来,和我同坐一座。”

众眷属顿生稀有之感,相信迦叶尊者一定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迦叶尊者来到佛前,右膝着地,合掌顶礼,禀白世尊:“释迦世尊,您是我的本师,您是我的善逝,我是您的声闻。”

世尊对众眷属宣说迦叶尊者的功德:“譬如我于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之间可以住于第一禅定,迦叶也可以如我一样,乃至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的境界,凡我所能得,迦叶同样能如是;复又如四无念、四无色界等我所有的境界,迦叶全部具足,我之种种不可思议的神变诸如大变小、一变多、水不能溺、火不能烧、住于虚空等,迦叶也同样具足。”闻世尊对迦叶尊者如此赞叹,众眷属自然生起很大的信心。

迦叶尊者受到众人恭敬,世尊复对众眷属广作授记。时诸比丘赞曰:“世尊如此赞叹迦叶尊者,人、天诸众也生起极大恭敬心。稀有!奇哉!”

佛闻此言告诸比丘:“不仅是现在,以前我也在众人前赞叹他,他因此而得到众人恭敬。印度鹿野苑曾有位梵施国王,在位期间举国安泰,无诤、无仇、无盗、无灾,政通人和,五谷丰登,君慈臣贤,庶民忠君,梵施国王如理如法地把整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宫内有五百王妃,但国王一直没有太子,祈祷了所有的天尊仍无济于事。

时,国王手下有五百骄傲自满、恃势放逸、性格恶劣的大臣,只有胜藏大臣具足智慧、人格稳重、心地慈善、深谋远虑而又谨慎周到。梵施国王与黎宏国王之间产生矛盾,梵施国王认为如果派胜藏大臣住在黎宏国家,定能化解两国之间的矛盾以免战患。

梵施国王把想法告诉胜藏大臣,彼欣然领命前往黎宏国。以胜藏大臣的智慧使两国之间的关系日渐融洽。梵施国王年岁渐高,他的一个王妃终于生下一个很庄严的孩子,宫廷上下为小太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各种上好饮食精心喂养。

太子刚会行走时,梵施国王虑及自己已经是年迈体衰,将不久于人世,太子尚且年幼,无力执掌国政,恐其他大臣心机不良谋害太子篡夺王位,便自然而然地想把自己爱重的胜藏大臣请回来接替王位,相信他会很好地保护小太子,国家人民也不会遭受违缘。毕竟他现在身为大臣,要想让他继承王位,一定要当众赞叹他的一切能力才干等,以免众人不服。

决定后,梵施国王特派专使迎请胜藏大臣回宫商议大事。胜藏大臣从命返回鹿野苑,梵施国王率宫内大小重臣乘象骑马在装饰一新之城市内外的道路两旁列队迎接,场面非常隆重。

君臣二人久别重逢,悲喜交集,然后共乘一大象,共享盛宴,共一碟食。宴会将毕,国王慎重告诉胜藏大臣:‘爱卿,我年事已高,太子尚幼,朕驾崩后,一切国事均交付于您,请好好保护小太子!’

胜藏大臣答应下来。不久,国王因病医治无效驾崩,胜藏大臣召集所有大臣宣布:‘各位大臣,现在国王已驾崩,太子尚幼,以后,应由太子继承王位、统领天下,我们现在要好好保护太子。’

因国王曾亲赞其功德,故众人很信服于他。

诸比丘,你们是如何想的?

当时的胜藏大臣即今世之迦叶尊者,梵施国王即今现证菩提的我,往昔我也曾在众臣前赞叹过他,今亦如是。”

诸比丘闻言,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摘自 <百业经>

本师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施主先后生下七个孩子,夫妇俩给每个孩子都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都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让他们学习文字历算、八种观察等学问,他们全部精通无碍。

他们长到选择事业、立足世间、为人处事的年龄时,施主教导他们以后还要好好听从父言,多亲近给孤独长者,如是今生来世都大有利益。

七个孩子因各自前世因缘不同,唯有第七个孩子听从父教、亲近给孤独长者,并对世尊生起了欢喜心。六位兄长分别依止了外道六大本师(又作外道六师。以佛教立场而言,此为古印度佛陀时代中印度势力较大之六种外道,实为当时反对婆罗门思想之自由思想家。

一、珊舍耶毗罗胝子,怀疑论者,不承认认知有普遍之正确性,而主张不可知论,且认为道不须修,经八万劫自然而得;
二、阿奢多翅舍婆罗,唯物论、快乐论者,否认因果论,乃路伽耶派之先驱;
三、末伽梨拘舍梨;宿命论之自然论者。主张苦乐不由因缘,而惟为自然产生,系阿奢毗伽派之主导者;
四、富兰那迦叶,无道德论者。否认善恶之业报;
五、迦罗鸠陀迦旃延,无因论之感觉论者。认为地、水、火、风、空、苦乐、灵魂为独立之要素;
六、尼甘陀若提子,奢侈那教之创始人。主张苦乐、罪福等皆由前世所造,必应偿之,并非今世行道所能断者),并恭请各自本师到家中受供。

七弟也打算恭迎自己的本师释迦世尊到家中应供,故与六个哥哥商量:“你们以前迎请各自本师时,虽然我不信仰他们,但还是尽力帮忙,现在我要恭请本师释迦世尊到家中来应供,请你们也尽力帮助。”

他的六个哥哥比较明达,和请来的亲眷一起准备了很多饮食,次日亲迎殊胜福田。世尊率僧众著衣持钵到他家应供,供养圆满后,世尊观察他们的根机,传予相应之法,彼等都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位。

他们在佛前再三祈求:“我们为了解脱三恶道的痛苦,也为了六道众生解脱轮回痛苦远离生死,祈求世尊及所有的僧众在有生之年一定只受我家的供养,不要去别的地方。”

世尊告诉他们:“莫作是说,我可以跟你们结缘,同时还要度化很多其他有缘众生。”

他们遵从佛言,世尊率僧众返回经堂。七弟征得父母同意后,于佛前祈求出家受持比丘净戒,佛陀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使他纳受了戒体,并传授一些教言,他精进修持后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

诸比丘赞曰:“世尊,施主家七个孩子有六个依止外道本师,最后都是藉七弟的引导遇佛教化,证得圣果,且七弟自行出家亲证罗汉果位。”

世尊告诸比丘:“往昔他们六个也是不太和合,依靠弟弟的调和,得以出家证得四禅五通。

很早以前中土有七国各自为政,常因一些矛盾而互相作战,死伤甚多。嘎西的梵施国王希望和解六国纠纷,但自己又无能为力,打算请附近一位具五神通的仙人来调和六国之间的矛盾,便到仙人前再三祈求:‘尊者,现在六国之间矛盾重重,相互作战,已经杀害很多众生,今特意恳求尊者慈悲调合他们之间的关系。’

仙人默许。六国又各自率领四大军队在印度鹿野苑对阵时,梵施国王再次到仙人前请求,仙人跃入虚空显示种种神变,六个国王见状,对仙人生起欢喜心,都放下武器恭敬顶礼,祈求依止仙人出家,仙人默许。

他们分别回去处理妥善国内事务后出家,依照仙人教言精进修持,最后获得四禅五通。

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

当时的仙人即今现前菩提的我,梵施国王就是现在的七弟。其余六个国王即今学外道的六兄弟。当时,六个国王依靠他而得到四禅五通,现在,六个哥哥依靠他而获证圣果。”

诸比丘复又启问:“世尊,施主的儿子和眷属造何善业,今生富贵之家,并在佛的教法下得到圣果?”

世尊复告曰:“这亦是他们前世因缘所致。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一位施主家生了七个孩子,前面六个观点不一,修学外道,只有小儿子对佛法具欢喜心,用种种方便法引导六位哥哥对迦叶佛生起信心并出了家。

七兄弟各自在临终前都发愿:愿将来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不做佛不欢喜之事,以今生出家的功德,在释迦佛的教法下灭尽烦恼得证圣果。

那位施主也作了广大布施,一生中皈依守持居士戒,临终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依靠我的七个孩子在释迦佛教法下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

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

当时的施主一家即今施主一家,他们都因往昔的愿力及积累资粮所致,今生值遇我的教法,闻得教言后皆获证圣果。此即他们各自的前后因缘。”

摘自 <百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