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普贤菩萨为与会诸大菩萨及末世一切众生向释迦牟尼佛提了四个问题:
(1)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
(2)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
(3)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
(4)若诸众生,于生死中,常居如幻,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
(1) 佛答第一个问题:修大乘者,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圆瑛大师认为‘远离’二字,即是修法,乃用止观之功,先止息攀缘,亡情息念,次观察诸法,虚妄不实。以此止观之功,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2) 佛答第二个问题:修大乘者,不仅远离幻境,以幻心离幻境的‘幻心’,也要远离。以达到尘亡根尽的境界。
(3) 佛答第三个问题:修大乘者,离了幻心后,还要离掉以知幻心的‘幻智’。离了幻心,若爱幻智,亦即心病,故复当远离。
(4) 佛答第四个问题:修大乘者,离了幻智,心中若有一个离字(即空),也要远离。最后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佛一口气说了四个离,离境、离心、离智、离空。层层剥尽,步步升高、由浅及深、行布分明、直到诸幻灭尽、寂灭现前。
(1)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
(2)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
(3)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
(4)若诸众生,于生死中,常居如幻,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
(1) 佛答第一个问题:修大乘者,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圆瑛大师认为‘远离’二字,即是修法,乃用止观之功,先止息攀缘,亡情息念,次观察诸法,虚妄不实。以此止观之功,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2) 佛答第二个问题:修大乘者,不仅远离幻境,以幻心离幻境的‘幻心’,也要远离。以达到尘亡根尽的境界。
(3) 佛答第三个问题:修大乘者,离了幻心后,还要离掉以知幻心的‘幻智’。离了幻心,若爱幻智,亦即心病,故复当远离。
(4) 佛答第四个问题:修大乘者,离了幻智,心中若有一个离字(即空),也要远离。最后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佛一口气说了四个离,离境、离心、离智、离空。层层剥尽,步步升高、由浅及深、行布分明、直到诸幻灭尽、寂灭现前。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